“货运上岗证,非常稳定,快证1天出,慢证7天左右……信息随时上传,国网查询,假一赔十……”最近,“长春君安张校长”在其朋友圈发布的一则广告被曝出。按照广告中的“承诺”,无论是经营性货运上岗证,还是考试要求严格的客运上岗证、危险品运输上岗证,都明码标价,无需报名,无需考核。只要交钱就可以拿证,显然违背了考核的初衷。
当正规证件可以依靠非正规渠道取得,证件的本来意义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有些证件之所以需要考核,是从提升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给司机划定了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司机一旦上路,则可能带来较大的交通隐患。“不考核就可以办证”的买卖,无疑让交通隐患变得更大。毕竟,这样的“捷径”不仅能够吸引那些技术不过关的司机,甚至有些原本准备参与考核的司机,看到如此省时省力的方式,选择花钱买证,导致卖证方的市场越滚越大,原本正常的秩序被彻底搅乱。
在其他有些领域,也存在花钱办真证的情况。商贩与办证机构内部勾结,谋取不正当利益,又让有办证需求的人愿意为其买单,对这样的现象亟待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遏制非法利益链条的产生。这样的现象一旦蔓延下去,不仅花钱办证的人越来越多,恐怕连主动参与考核的人员,也需要花钱才可以通过。如果终结不了背后的利益勾当,那些形同虚设的证件,不如取消。
还有些所谓的“证件”,本来就没有考取的必要,只是有关领域为了收取培训费、报名费而设立的“鸡肋”项目。而相关领域的员工为了顺利通过审核,不得不配合这些“鸡肋”项目。对这些为了存在而存在的证件,不妨进行严格的甄别,取消缺乏实际意义的项目,让“简政放权”在办证领域得到进一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