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杰)日前,河北省张之洞研究会主办“张之洞在任丘”学术研讨会。160多年前,24岁的张之洞为了养家糊口,曾在任丘八村教书一年。这次研讨会将一段历史重新提起,对于研究青年张之洞在未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之前的世界观、教育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河北省张之洞研究会会长于永昌介绍,根据张之洞年谱和史料得知,张之洞中“解元”后,本应考取状元,但由于父亲去世,遵循旧制,守孝三年。守制期满,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却又因为族兄张之万任同考官而循例回避,未参加应试。第二年,仍是张之万任主考,这一年张之洞24岁,为了养家糊口,他应邀来到任丘八村刘书年家中当老师。刘书年时任贵州安顺知府,回故乡任丘度假时,想为孩子们找一位好老师,这才有了张之洞到任丘的一段佳话。八村村民听说刘家来的这个老师很会讲课,便纷纷把孩子送来,很快刘家私塾就有了十几个孩子。张之洞是个守信之人,不管天气好坏,无论刮风下雨,都照常不误地一次次往返于南皮与任丘之间,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在任丘期间,张之洞对燕赵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写出了《吹台行赠任丘边云航》等代表燕赵诗派的诗篇。
研讨会上,刘书年的后人展示了张之洞在任丘所作的若干文章和诗稿,为研究张之洞提供了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