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臣有功于社稷,皇帝一般会有所赏赐。行赏之物五花八门,既有加官晋爵、颁发名誉,又有金银田宅,还有观赏把玩的小物件。在专供皇室的官窑中,也专门烧制皇帝用来赏赐的物件。据清宫档案反映,皇帝赏赐瓷器的品种有很多,如雍正时期既赏瓶、盘、碗,也赏珐琅彩等瓷器。乾隆时期赏赐的瓷器,除了瓶、尊、盘、碗外,还有小件的如鼻烟壶、瓷扳指、瓷带钩、瓷翎管等。赏瓶,就是一种皇帝常用的赏赐臣公的摆件赏物。
赏瓶本来并不叫这个名字,叫“玉堂春瓶”,是一个以官窑烧造为主的瓷器品类,自清朝雍正年间创烧,延续至宣统时期,烧制历史长达200多年。“玉堂春瓶”是它创烧时的名字,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接受命令的就是时任督陶官的唐英。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最终烧制出一种撇口、细长颈、圆腹、圈足的青花瓷瓶,因器形灵感源自玉壶春瓶而得名玉堂春瓶。据说皇帝传旨:“赏玉堂春瓶一对。”底下太监当着皇帝会把话说全:“传旨,赏玉堂春瓶一对。”一转身就说:“赏瓶一对。”把中间几字省去了。所以,渐渐的,这瓶就叫做了“赏瓶”,原来的本名“玉堂春”反而不叫了。
赏瓶于雍正朝创烧后形成了固定的器形样式,但釉色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等;纹饰繁缛,有缠枝莲纹、双龙戏珠纹、龙凤纹、桃蝠纹、花蝶纹、云蝠纹等。尤以青花缠枝莲纹最为常见,概因“青”“莲”又与“清”“廉”谐音,寓意“为政清廉”。
沧州市博物馆历史展厅展示的赏瓶名为青花缠枝莲纹赏瓶,1982年沧州地区文物商店收购。该瓶釉色淡雅、纹饰丰富、层次分明,从口沿到足部共有多层纹饰,分别为海水、如意、蕉叶、曲带、如意、缠枝莲、仰莲、卷草。足底有青花款,为两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整件器物造型端庄,胎体厚重,青花釉色鲜艳,主题纹饰突出,层次分明,给人一种清雅秀美之感。
皇上用青花和莲花作成赏瓶,赏赐给王公大臣或外国传教士、使臣,不仅是奖励,也是一种鞭策,暗示为官要清廉。上行下效,因赏瓶釉色鲜亮、器形优雅、纹饰精美,使得官僚、商人、地主纷纷出资购买或仿烧,带动了社会追捧之风,使之成为兼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何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