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出群众幸福感
本报讯(马天龙 吴梦)“过去脏乱差,如今洁净美”。日前,随着六合楼、经委院等18个小区改造项目竣工,一批老旧小区服务设施得到提档升级,居住环境优化改善,实现旧貌换新颜,老旧小区改造“改”出了百姓新生活,居民幸福指数悄然提升。
今年以来,吴桥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着力点,大力开展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投资767万元,对金刚石家属楼、镇中家属楼等21个老旧小区的水、电、路、气四类基础保障设施进行改造,内容包括道路改造、停车位建设、雨污分流、屋顶防水、智慧门禁等,全力改善老旧小区居民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切实增进了群众获得感。
吴桥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907户居民,目前已完成道路及地面改造8000余平方米,粉刷外墙12000平方米,屋顶防水10000余平方米。
北京新发地·吴桥农产品交易市场
下月开工
本报讯(张雅萌 吴梦)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北京新发地·吴桥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将于下月开工建设。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交易市场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农产品主产区投资建设了14家分市场和300多万亩基地,在北京市区建立了150多家便民菜店,300多辆便民直通车,对保障和满足首都居民农产品供应,维护首都稳定,促进中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京新发地·吴桥农产品交易市场总投资7.5亿元,占地378亩,项目建成后将打造集农产品批发、物流集散、网上展示销售、冷链运输配送于一体的新型农产品物流园区。项目将采用“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直接助力“小农户”精准对接“大市场”,真正实现三产带着一产跑,一产接二又连三,对加速吴桥农业结构调整,助推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急救知识进校园 开启“生命第一课”
本报讯(窦若琳、徐华芮)为增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日前,吴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深入吴桥中学,利用新生军训时间,为高一新生送去了难忘的开学第一课——“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县医院急诊科主任高虎与主管护师赵朋结合真实案例向学生们讲授了心肺复苏的急救原则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医用人体模型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示,分步骤、慢动作,演示了如何调整体位、打开气道、判断呼吸、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要点。演示之后,学生们先后上台,零距离体验“急救”现场,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现场救护技巧。
“掌握了急救本领,就像我们平时学到的书本知识一样终身受用,一旦遇到意外发生,我们将有信心伸出援手,传递生命希望。”一名新生道出了参训学生的心声。
小小转送柜 浓浓家校情
本报讯(赵宾 吴梦)近日,吴桥中学的“小小转送柜”物品转送机制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每天下午大课间,各班的“快递小哥”志愿者都会按时来到转送柜前,取走家长们放在转送柜中的物品,然后发送到相应的同学手中。以往物品转送要经过家长告知、班主任批准、学生拿取等多个环节,过程繁复且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桥中学在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物品转送制度,明确了“未消毒不转送,非必需不转送,未登记不转送,来源不明不转送”物品转送“四不原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家长提供便利,促进了教育资源高效利用。
特色种植结出“金果果”
本报讯(杨蒙雪 吴梦)“我今年承包种植了1000亩花生,亩产能有400公斤左右,收益相当可观,小花生成了我们家的‘金果果’了。”何庄乡小魏村村民侯玉标高兴地说道。
眼下正值花生收获的季节,在何庄乡的田间地头,农户们正抓紧当前晴好天气辛勤劳作,花生簇簇果实饱满,一派喜悦的丰收景象。
花生种植是何庄乡今年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之一,为了让群众积极参与,何庄乡突出党建引领,流转盘活各村闲置土地资源,通过向外承包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带动群众发展花生产业,绘制特色产业发展新蓝图,让花生成了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万+”的一条致富新路。
近年来,何庄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按照因地制宜、规模种植、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引导各村“两委”班子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土地经营模式、租赁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承包农户土地,大力发展花生、韭菜、旱地西蓝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将闲置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