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8日
第03版:03

“潜伏”湿地的 拍鸟人

本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刘慕华

在南大港湿地,有一位拍鸟达人,叫刘全胜。只要天气好,他就“潜伏”在湿地深处,屏住呼吸等待最佳的快门时机。

刘全胜是渤海新区南大港人,今年59岁,在南大港湿地玩摄影5年多,电脑里存着数万张野生鸟儿的照片。

“大洼是我的童年乐园,我对它的感情很深。”刘全胜说,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儿到湿地玩。在无边的水域、无际的芦苇丛里,他看着野兔和狐狸跑来跑去。

这些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湿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大批珍稀鸟类繁衍栖息、中转休憩。刘全胜更加喜欢大洼了。“这里就是鸟儿们的‘天堂’。”刘全胜说,鸟儿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这几年他拍到的鸟儿越来越多,看着这些快活的“天使”,他频频按动相机快门,欲罢不能。

“学单反照相不像20年前那么简单,单反相机光说明书就和砖头一样厚。”刘全胜不是职业摄影师,可他是个爱学习的人。他主动探究鸟类的习性,琢磨怎样拍出鸟儿更灵动的身姿。他早出晚归去“追鸟”,好像有瘾似的。

刘全胜最喜欢的照片,来自一场意外的“邂逅”。那天,他正在南大港湿地拍片,竟有5只大鸟悄悄飞到了跟前。它们“小脸蛋”红扑扑的,羽毛一半白色一半深灰色,脖子又细又长,看起来气定神闲,特别招人怜爱。刘全胜赶紧举起相机、按下快门,连拍了几张。回到家在网上搜索比对,才知道它们叫白枕鹤,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珍禽。

拍摄东方白鹳的经历,刘全胜同样难忘。当时正值冬天,芦苇荡结起了冰。他发现了大约100多只东方白鹳,时而静静站立在冰面,时而在低空飞翔,还与湿地中的其他鸟儿一起悠闲觅食。东方白鹳素有“鸟中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09年,全世界东方白鹳野生种群记录不足3000只。

“阳光照射在它们优雅的身姿上,就连身上的羽毛也闪着光。加上蓝天白云碧水相映衬,别提多漂亮了。”为了拍摄得更加清晰,刘全胜慢慢地走在冰面上。谁知,冰面突然裂了缝,刘全胜一下子就掉了进去。他挣扎着爬上来,顾不得浑身湿透,趴在冰面上,打着冷战拍下了一组照片。

刘全胜对鸟儿心怀敬畏,他拍鸟儿并不仅仅追求出佳片,也希望唤醒大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一次,在湿地栈道上行走的刘全胜看到一只白嘴黑鸡,它的腿被木栏杆的缝隙夹住了,正在痛苦地扑棱。他心疼极了,赶紧上前帮它脱险,并将它放飞。还有一次,他发现一只野鸭子被夹子夹住,毫不犹豫拿掉了夹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刘全胜坐在电脑前,边整理边欣赏拍摄的鸟儿照片,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满足。“这些照片是我最大的财富,我想保留好了,告诉人们,这些可爱的精灵曾来过我们的家乡。”刘全胜说。

2021-09-18 本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刘慕华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5556.html 1 “潜伏”湿地的 拍鸟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