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 影 魏志广
市区建成区绿地率38.38%、绿化覆盖率43.24%、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3.92%,浓浓绿色打造园林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优良天数占比70.7%,同比增加14天,蓝天白云低碳生活;园林依湖傍水,运河清淤疏浚、沟渠相连,打造引蓄并重、丰枯互补、河渠相济、灌溉共治的水系水网,加快改善全市河湖生态环境……绿意浓浓,水绕狮城,生活在这样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幸福感倍增。
浓浓绿意 触目皆是
“百狮园真美!”前几天,王恒带着孩子去百狮园打卡,狮趣、莲池、古建,令人流连忘返。
王恒是29路公交车车长,驾驶公交车行驶途中,春有西府海棠怒放,夏有荫荫绿树相伴;秋天来了,瓜果飘香的味道又近了;到了冬天,四季常青的绿植,又成为途中的风景。路上有美景相伴,闲暇时间,王恒也常陪同家人到公园游玩,“市区的公园基本上都走遍了。”王恒说。
公园、游园逐渐增多,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对已有公园改造提升,精心打造标志性园林景点;形成了多条以国槐、白蜡等乡土树种为骨干的城市道路;加强林荫路建设,种植多排行道树,丰富植物群落层次,打造精品街道,实现“一路一景”;居住区、单位绿化与公共绿化、街道绿化齐头并进,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景观优美的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园林式街道;建设完成迎宾大道景观带、滨河公园等都市休闲游憩型、滨河型绿道……随着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区逐步形成园林绿化新格局。
我市地处滨海盐碱地带,土质盐碱,水质苦咸,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我市采用客土栽植、局部抬高地势、铺设隔盐层和引种驯化等技术,攻克绿化难关,园林绿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1月15日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级园林城市。截至2020年,市区建成区绿地率38.38%、绿化覆盖率43.24%、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3.92%。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逐步推进,百狮园、樱花大道、运河两岸堤顶路改造提升、佟家花园景观带……一大片绿意正向我们走来。
依河傍水 改善水系
在城市发展中,水,起着关系城市生存、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城市风格、美化城市环境等重要作用,许多城市的风格、景色等,或多或少都与水域形态分布和数量有关。可以说,水是城市的灵魂。
在南湖公园亲水平台散步,穿行在九曲环绕的小桥上,感受湖水的清新气息,是李淑玲喜欢的放松方式。李淑玲就在南湖公园附近居住,公园里的这片水域,陪着她度过春夏秋冬,“尤其夏日的夜晚,是人声鼎沸中的清凉。”李淑玲说。
百狮园中,莲池有3000多平方米;临水而居,因水而盛的滨河公园,打造出城市中的湿地风光……有园则依水,城市掩映在湖光山色中。还有古老的大运河,如美丽的丝带,穿城而过。奔流的河水,波光粼粼,给狮城带来活力和生机。
水是生命之源,不可再生,需要保护。南运河清淤疏浚、10项河渠清淤连通,上半年推出的“10+1”水系整治工程,着力打造引蓄并重、丰枯互补、河渠相济、灌溉共治的水系水网;近日发布的2021年市级总河湖长令,决定在全市开展水生态修复、全社会节水、水资源统筹利用等行动,加快改善全市河湖生态环境;还有南运河主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项目……诸多措施让我们身边的水域又清又美。
曹风田,是这片水域的守护者之一。曹风田是一名运河河道清理工人,从事运河垃圾清理工作已近30年。站在船上,他手拿顶端系着网罩的竹竿,仔细地把河面上的树叶、垃圾等漂浮物打捞干净,大运河永济路至张家坟之间3.8公里河段,清理一遍需3个小时左右,这是曹风田的日常工作,虽说轻车熟路,但并不轻松。虽然工作辛苦,但能为保护大运河出一份力,他很自豪。
蓝天白云 低碳出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狮城的初秋,湛蓝的天空,在白云的衬托下,走在飒飒秋风中,惬意中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我市上半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_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优良天数占比70.7%,同比增加14天。
秋高气爽中,崔敏又约上三五好友,骑行踏秋。在她看来,骑行既锻炼身体,又环保,还能享受随时停车赏景的便利和乐趣。
不仅骑行健身,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低碳出行。王建买了一张电动助力车月卡,这段时间就骑着“小蓝车”上下班,身边的同事、朋友们,许多人都在骑“小蓝车”。
万余辆电动助力车、65条免费公交线路,助力人们低碳出行。
午后,刘玉把孩子放进婴儿车,一手提着分好类的垃圾,一手推着孩子,下楼,踏着慵懒的阳光,接受蓝天白云的洗礼。刷卡,把垃圾放进合适的垃圾箱,看了一下积分,过段时间就可以兑换东西了。哄孩子,和邻居话家常,一个下午,时间过得飞快。
刘玉在恒顺世纪中心小区居住,小区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后,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好。
好的环境,好的生态,正成为狮城最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