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2日
第06版:06

发明“小众农机” 解决种粮难题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 麦田镇压机火热上市

走进位于吴桥经济开发区的吴桥琪业农机生产公司,负责人陈彦增正穿梭在排排农机间,一一仔细检查。

“现在不少地方在播种冬小麦,正是用机子的时候。”随着秋播作业的开展,他们的农机订单连连增加。

拖拉机式机身,车头前装载着一排车轮,车尾部还安装着一排钢链……车间生产的农机,都是这个样式。左看右看,既没有深松刀头,也没有播种仓,记者想不明白,它在秋播时干啥用?

“这是麦田镇压机。”陈彦增揭晓答案。

他说,镇压是冬小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麦田镇压,可以压实土壤,起到保墒作用,为小麦后续生长提供动力。镇压后,小麦的根系与土壤‘深度’接触,根系扎得越深,小麦抗寒能力就越好,更利于安全越冬。”

不过,这些年,这项管理在生产中却总被忽视。

“以前,人们都用牲口拉着滚子镇压。但是这些年,机械化流行,人们不喂牲口了,再加上没有专用农机,就没人干这活儿了。”省去这一步,影响却不小。尤其是播种机从地里走过,轧出轮胎沟,不仅影响出苗,浇水也不均匀,让种植大户颇为头疼。

看到这个问题,2013年,陈彦增做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画图纸,找配件,做试验,这才有了眼前的麦田镇压机。

“有了这机械,1天就能压150亩地,镇压效果明显,小麦亩产能提升75公斤至100公斤。”现在,这里的镇压机畅销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

◆ 揽5项专利 定行业标准

听他一说,记者明白了,前排的轮胎作用与压路机的钢轮相似,正是在承担压实土壤的重任。

“那一排像帘子似的钢链,是干啥用的?”

“镇压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持地面的平整度。这一排钢链,可以摊平高地,疏松土壤。土壤上松下实,减少水分蒸发,更有利于小麦生长。”

实践出真知。为了让镇压机能更好服务种植,这些年,陈彦增不断进行创新,已研发了6代机器。

一开始,他回收废旧轮胎使用,可空心轮胎易被扎破,镇压强度、压力和面积也有待提升。他又特意定制了实心轮胎。考虑到工作效率,他还把1.4米的车距改成了和播种宽度一样的1.7米。

一代和二代使用手扶拖拉机,不太适合旱地操作习惯,陈彦增又改成了方向盘式操作;第三、第四代机器把驱动轮改到后面,不容易打滑、空转,转向灵活。加入了升降轮,镇压宽度最小是1.7米,最宽能加到2.2米,还增加链条设计;考虑作业要兼顾小地块,五代、六代机器,又改为前驱动、前转向作业,这样转弯半径小,机器转弯更省力,操作更灵活……在不断创新中,这款机器还揽获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

别看生产车间并不起眼,可在同行业中,却是佼佼者。尤其是麦田镇压机在各类农机中尚属“小众”,行业生产一直没有标准。“琪业”的研发走在前列,省农机总站还以他们的生产标准为参考,起草行业标准。届时,各品类镇压机要上市销售,都要向“琪业”看齐。

“现在,我们已通过省级部门的专项鉴定,下一步,将申请进入农机推广目录。到时候农户们再购机,就能享受30%的优惠了。”陈彦增满心期待。

◆ 创“小众农机” 解生产难题

陈彦增对农机钻研的痴迷,引起了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们的关注。

在麦田镇压机的研发过程中,专家就经常给他技术指导。他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试验基地。教授们理论知识水平深厚,提出各种农机设计方案。陈彦增则在实际生产中,对设计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试验。农机农艺相结合,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们也定期来公司参观学习。

秋高气爽,吴桥县于集镇湾西王村的试验地里,一台农机正欢快“啃食”着玉米秸秆。这是他们近两年一直在合作研发的玉米秸秆深埋机。

“以往秸秆还田,就是收割时将秸秆粉碎,混到土壤里就完了。而秸秆深埋,则是将玉米秸秆粉碎,全部收集起来深埋到地下三四十厘米的地方,平整压实。”陈彦增说,这样一来,秸秆少了,土壤也紧实,小麦越冬更安全。三四十公分的埋藏深度,也不影响播种及小麦出苗率。被埋藏在地下的玉米秸秆,经过一年,可腐烂成有机质。

小麦锄划机,也是他正在改进的“小众农机”之一。“以前人们种地,浇完小麦,都用挠子锄划,增加土壤温度,保水、保墒。发明锄划机,就是为了在冬春浇水后,锄划土壤,减少裂缝,为小麦提供更优生长环境。”

这些年,陈彦增花费的机器改进费达二三十万元,但他却并不心疼。“事实证明,我们的创新,是能帮助农户们多打粮,在土里刨食也能过上好日子的。尤其是现在粮食安全备受关注,我也种了几百亩地,更加责无旁贷。以后,我们要研发更多帮助生产的现代农机,让种田更方便、高效。”

作为湾西王村党支部书记,下一步,陈彦增计划和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指导村民掌握科学种田技术,助更多人走上致富道路。

2021-09-22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5687.html 1 发明“小众农机” 解决种粮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