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间市域西南部,有一个具备独特区位优势的乡镇——果子洼回族乡。它东邻河间城区,西邻肃宁,106国道穿乡而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明朝起,这里即为商贸集散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个黑马张庄曾是冀中区机关所在地,朱德总司令在这里指挥了青沧战役、解放石家庄战役,红色资源极其丰富。
作为河间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果子洼回族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富乡、产业强乡、市场活乡、环境靓乡”的发展思路,以“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为契机,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以党建聚人心促发展;立足民族特色,积极推进清真食品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激活红色文化“富矿”,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领头雁”工程
党建引领凝聚人心
走进果子洼回族乡杨刘庄村,道路宽敞平整,两旁路灯排列整齐,文化广场、小游园、公厕卫生洁净,一道道乡村美景映入眼帘。提起现在的生活,村民们不由地竖起大拇指。如今,杨刘庄村各项工作令人瞩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健身广场和休闲游园,新修水泥路11条,改造道路两侧绿化700米,改造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自发组建的“阳光青年”志愿服务队,每月16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村党支部书记赵建业说,村党支部一定要当好村庄发展的“火车头”,凝聚人心和力量,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大步朝前走。
作为“火车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果子洼回族乡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巩固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乡里从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入手,打破区域、身份、职业等条件限制,将政治坚定、敢作敢为、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今年5月,全乡2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两委”换届工作,共选举产生村“两委”干部91人,平均年龄47.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高中(中专)学历63人;本村致富能手64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4人,退役军人24人;每村“两委”成员中至少1名35岁以下人员、1名女性委员。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会干事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进入村“两委”班子。
果子洼回族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全乡26个党支部、789名党员,其中回族党员205名。工作中,进一步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开展民族党建示范区连片创建;各类上级统战政策均有效落实,民族团结工作持续深化;2019年成立了“清真食品行业协会党支部”;2019年北务尔头村被评为“河北省民族特色村寨”。
特色资源工程
构建强乡富民优势产业
在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羊倌叔叔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每一位工人师傅都头戴白帽、身穿白衣、脚上套着鞋套、戴着口罩在生产车间内忙碌着。一袋袋包装好的产品陆续传送而出,通过沃尔玛、家乐福等商超走向了全国。目前,公司年销售额近5亿元。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设备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不断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领域。现在,我们的产品已涵盖牛排、羊排、牛羊肉片、肉卷、肉串、牛羊下货熟食等烧烤涮全系的高中低端清真产品食材。”公司总经理万闯高兴地说。
清真食品产业是果子洼回族乡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推动清真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提质升级作为硬任务抓牢抓实。引导企业完善质量安全内控机制,提升行业自律意识,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成立了“果子洼清真食品行业协会”,与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带领企业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探索实行食品、品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展多方式多渠道的宣传推介,引导和带动清真食品行业成为味道河间的新支点。目前,全乡清真食品企业达到150余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年产值近50亿元,企业所安装使用的吊挂流水线、肉类分割、无菌包装、大型冷库等设备在省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2020年,果子洼回族乡被省工信厅命名为“河北省清真肉制品产业名乡”。
走进果子洼回族乡柳林村全盼花卉大棚,四溢的花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各式各样的绿植花卉色彩缤纷、争奇斗艳。提起花卉产业的发展,打14岁起就从事花卉行业的东全盼颇为感慨。多年来,他悉心研究花卉种植及市场规律,如今他的花卉产品远销各地,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果子洼回族乡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柳林村有苗木花卉种植的历史,果子洼回族乡确立了“生态柳林 美丽经济”的发展思路,在精致农业发展上带头领向,在花卉产业培植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柳林花卉知名度,积极推进“花卉产业”建设,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推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柳林花卉种植遍地开花,全村种植户已有60余家,为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力量。
目前,全乡成立合作社39个,家庭农场14个,315户农户参与受益。
澳林托斯卡纳特色小镇,项目位于河间西南门户,果子洼回族乡境内,东至西河大街,西至果子洼四分村,南至柳林村,北至南垣路。果子洼回族乡立足区位及产业优势,以拥抱雄安服务雄安的理念,打造“微旅游度假基地”,完善丰富城市功能,助力河间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具有文化内涵、生态特色、旅游度假、产业集群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每到夜晚,华灯初上,澳林托斯卡纳小镇的“潮玩市集”热烈登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购物的新打卡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立足乡情,因地制宜发展清真肉制品、苗木花卉、绿色教辅印刷、家庭农场、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产业振兴作为根本和基础,聚焦产业优化升级,全力保障乡村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果子洼回族乡党委书记李怀忠如是说。
“红色文化”引领工程
文明滋养化育乡风
“1947年5月19日,朱德总司令一行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陪同下,来到冀中军区机关所在地黑马张庄;20日下午,总司令亲自主持由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行署主任罗玉川、军区司令员孙毅等参加的‘青沧战役’作战部署会议。6月12日夜间战斗打响;15日战役结束,歼敌1.3万人。”8月20日,退休老党员孙正开在果子洼回族乡会议室做了一场黑马张庄红色历史专题报告会。会上,他以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领参会党员干部追溯党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
果子洼回族乡后黑马村是原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党委旧址。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于1947年6月、11月两次驻扎后黑马村,在这里朱德指挥了青沧战役、解放石家庄战役,开创了平原歼灭战的经典范例。贺龙、孙毅、吕正操、廖汉生、杨成武、罗玉川、黄新廷等将领及子女曾多次来村视察。村里建有纪念碑3座、教育展览馆1座,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为契机,继续深挖本乡红色资源,将‘烽火黑马’展览室作为学习阵地,精心组织谋划,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宣教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入耳入脑入心,动员更多的党员群众在学习党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们将认真把握机遇,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提升扩大‘黑马张庄’影响力。”李怀忠说。
果子洼回族乡始终把培树文明乡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涌现出了“阳光青年志愿服务队”“疫情防控志愿小分队”等典型,在村容村貌治理、扶危济困、捐款捐物、疫情防控等多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现在,在这种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影响下,果子洼回族乡形成了村村参与志愿活动、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同时,果子洼回族乡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教化民风、遏制村民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行为;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目前,全乡新婚夫妇零彩礼、低彩礼这一文明风尚已蔚然成风。
“补短板强弱项”工程
防返贫渠道多样化
果子洼回族乡南渔庄村王连旺因残致贫,如今,王连旺一点都不发愁自己的生活。2019年,王连旺发展苹果种植,通过包村干部包销的模式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王连旺又通过河间市扶贫小额信贷优惠政策贷款1万元发展养殖业。“现在我养了20只羊,销路不用愁,直接有人上门收购,每年能增收1万多元,日子越来越好了。”王连旺信心满满。
果子洼二分村的金勇和妻子都身有残疾,2019年,金勇通过河间市扶贫小额信贷优惠政策贷款1万元开始发展养殖业,实现了稳定脱贫;2020年金勇又贷款1万元扩大养羊规模,最多时羊存栏50余只,金勇的钱包也鼓了起来。
果子洼四分村的哈宝伦一家,是建档立卡户。2019年哈宝伦通过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掌握了盆育蔬菜种植的技术。利用自家院子搞起了盆育有机蔬菜种植,100多盆盆育蔬菜鲜亮喜人,又好看又好卖,哈宝伦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果子洼回族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因户精准帮扶救助,开展就业、培训等工程,保障脱贫人员的政策落实,夯实脱贫的底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现在,在果子洼回族乡,像王连旺、金勇、哈宝伦一样的脱贫典型还有很多。他们借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自力更生,感怀党恩,一起阔步迈入小康社会,幸福生活正在奋斗实干中“升级”。
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杨刘庄村村民杨秋虹最喜欢的去处,就是村里的小游园,红花绿草,曲径通幽。闲时可以遛遛弯、打打拳放松放松;累了可以坐在长椅上休憩,看蓝天白云、听鸟语花香。“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地,夏天杂草丛生,冬天一片荒凉,谁都不到这里来。环境整治后,这里成了小公园,又干净又漂亮,大人孩子都喜欢来这里了。”杨秋虹笑着说。
环境美、人气旺。果子洼回族乡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升工程。按照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工作基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安装太阳能及LED路灯613盏,新增亮化里程22公里,硬化村内道路13万平方米,治理坑塘20余处,清理垃圾近万立方米,粉刷墙壁近万余平方米,建设“三小园”54个,全乡20个村全部实现城乡卫生一体化,配备50名环卫工人,配齐环卫设施,形成了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大“空心村”治理,通过民意调查,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空闲及废弃宅基按照新农村标准改造提升;开展厕所革命,“土茅坑”的尴尬正渐次消失。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我们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补齐短板、全面提档升级,提升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果子洼回族乡乡长佟强介绍说。
凝心聚力谱新篇,砥砺奋进启新程。如今的果子洼回族乡正在奋力谱写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新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接续奋斗,努力擘画,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