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近年来,为加快二手车流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取消地方性二手车迁入限制性政策。有关方面出台多项政策,允许二手车交易市场代为行使了税务局的开票、车管所的过户等行政权力。
然而,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对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线索进行核实后却发现,有的交易市场凭借这些行政权力,向办理相关业务的个人、商户捆绑名目繁多的“增值服务费”,形成垄断。
乱象一:搭车收取“服务费”乱象多
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许多线索集中反映二手车交易市场借助行政权力乱收费、形成垄断等问题。根据线索,记者日前跟随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在山东等地展开核查。
督查组在工作中发现,交易市场收费存在多种乱象。
——收费标准无“标准”。
以小型车过户为例,在青岛市机动车辆交易市场内的一块收费公示牌上,标注着二手车交易服务属经营服务性收费,执行市场调节价,根据车值收取200元至960元不等的交易服务费。工作人员表示,价格其实还可以再商量。而在济南市济西二手车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等地,交易服务费大多为150元。
——“服务费”里无服务,组成五花八门。
一些办事群众反映,花费200元和960元得到的服务并没有差别,不同车值的车辆勘验流程均一样。部分交易市场甚至还把“拆牌费”列到了交易服务费之中,即便是自行拆除旧车牌,“拆牌费”也照收不误。
乱象二:便民初衷被歪唱成“特许经营”
目前除二手车交易市场外,一些互联网二手车销售企业也可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督查组调查了解到,办理过户时,一些服务站往往拒认这些发票,仍要求在交易市场代开发票,收取开票费后才准予办理过户手续。
督查组暗访多地二手车交易市场发现,在哪家办理转移登记,就需要在哪家办理税票,已经成为二手车交易市场垄断的手段。本为便民的初衷,却被歪唱成“特许经营”。
乱象三:限迁政策“玻璃墙”仍存
2016年以来,国家三令五申不得设置二手车迁入门槛,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提出,除国家鼓励淘汰和要求淘汰的相关车辆,以及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外,不得制定实施限制二手车迁入政策。
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在四川、山东、海南等省份核查发现,一些地方仍我行我素,以环保等名义违规设置二手车迁入条件,阻断二手车跨区域流通。
清理乱收费 净化二手车交易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2.4393亿辆。随着居民汽车消费方式的变化,首购车用户的比例在逐年降低,而增购和换购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其中换购的占比在2019年已达40%。
督查组建议,进一步规范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取消以限迁为代表的地区封锁,及早采取专项行动,清理和整治二手车市场的“搭车收费”“垄断收费”等乱象,净化二手车交易市场,促进二手车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