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智力 通讯员张诗启)日前,记者从渤海新区获悉,渤海新区已有83家企业用上了海水淡化水。近年来,渤海新区通过实施海水淡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不但让企业“解了渴”,而且延伸了海水淡化产业链,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渤海新区虽然毗临渤海,但是淡水资源紧缺。早在2008年,渤海新区就开始筹划海水淡化项目。今年,渤海新区在原有沧东电厂海水淡化项目的基础上,由沧州临港中科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日产5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渤海新区的淡水供应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淡水管网已可辐射渤海新区港城区及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主要工业企业。
渤海新区的海水淡化项目,采用低压蒸汽技术以及利用反渗透膜淡化海水等技术。海水淡化后水质纯净,简单处理后就是优质淡水。目前,已有电力能源、港口物流、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生物医药等行业的83家企业用上了海水淡化水。
“海水淡化生产的淡化水,极大地缓解了我们企业的用水压力。”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输水企业通过管道把淡化水引入公司,通过设备处理后,就可以用于企业生产了。目前,渤海新区所生产的淡化水,不仅可以满足辖区企业的用水需求,而且成为辖区居民生活用水的来源之一。
“淡化设备‘吃’剩下的浓盐水,是提炼盐化工产品很好的原料。”河北晶山盐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海水淡化企业生产后的浓盐水,通过专用管道直接输出到浓盐水处理企业,经过深度加工处理,可提取出溴、硼等化工原料,可稳定供应化工企业,继续产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