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广欣 通讯员刘笑彤 常琳)9月23日上午,献县十五级乡召集十五级村和后庄村“两委”班子与部分街长巷长,就“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村庄治理模式问计于民,为村庄治理“支招”。
今年以来,十五级乡因乡制宜推行“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制度,并率先在十五级村和后庄村试点推行。“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制度,是以村庄大街为界分区、以小巷为界分片,通过自主举荐、群众推选相结合的方式,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群团骨干、村后备力量、热心群众中产生街长和巷长。村党支部明确分工编组、制定包片联户区域分布图,做到“村不漏巷、巷不漏户”。街长、巷长定期巡查所包片区,及时向村民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整治人居环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维护村庄治安,调解邻里矛盾等,实现大街小巷管理工作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前些天,我在街巷巡逻时看到了一个突发心脏病的村民,正巧随身带了速效救心丸给他服下,还拨打了120,由于抢救及时挽回了一条命。既然大家信任我,推选我为街长,我就要继续发挥余热服务好乡亲们。”十五级村街长刘青轩认为,“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能够建立起服务群众的“10分钟工作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想村子越来越好,光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村庄当成自己的家,就对村庄多付出一点爱。”后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培盼表示,街长、巷长的引导很关键,要带动更多的人来治理村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我们推行的‘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基层治理模式,就是要发挥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发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十五级乡党委书记韩金彪针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热心群众等群体的作用,将最了解老百姓需求的人选出来做街长、巷长,代表群众“发声”,让村民自己当“主人”,管理好自己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