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8日
第03版:03

卖东西不用吆喝

——豆腐坊、香油坊用品

在沧州博物馆,除了存放着石磨、刀具等制作豆腐的工具,还有招揽生意时敲梆所用的梆子。上点年纪的人每每走到这些展品前,仿佛又回到了原来买豆腐时听到的敲梆声。

以前,每当听到这样的敲梆声,各家的妇女就会端着碗或是拿着碟子走出家门,寻声来到卖豆腐小贩的推车前,等着小贩揭开那白色的笼布,将白嫩嫩的豆腐麻利地切成方块,装到端着的碗碟里。

关于用敲梆来招揽生意这一风俗的兴起有许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两个版本:

其一是“斗府”的故事。据说从前有一个县官正在审案,有一卖豆腐的途经县衙门口,大喊一声“豆腐”,县官听后大吃一惊,立刻派衙役前去查询,究竟是什么人敢来“斗府”。衙役打听后回报说是一个卖豆腐的,县官这才恍然大悟,心想这样喊不行呀,琢磨片刻,拿起惊堂木在桌子上一拍,有了,立即吩咐衙役,告诉卖豆腐的,从即日起不准喊豆腐,一律改为敲梆子。

其二则是关公卖豆腐的故事。相传,关羽从戎之前曾经卖过豆腐,在卖豆腐时与一位富家小姐相恋。二人约定关羽来卖豆腐时,以敲梆为号,小姐听见梆声便出来与他相会。但是这件事不小心被小姐的父亲知道了,于是每当屋外响起梆声时,就吩咐家奴将关公的豆腐全部买尽,也就断绝了小姐与关公见面的机会。由于敲梆使得关公的豆腐卖的很快,于是其他卖豆腐的人便也效仿开来。

虽然都是关于敲梆子的传说故事,但是敲梆子卖豆腐的这种形式却在千百年间流传了下来。

除了卖豆腐,卖香油也要敲梆子。记得小时候,油梆子一响,整条街都动了起来。有灌油的、有闻香气的、有瞧热闹的。卖豆腐和卖香油的梆子有所不同,卖豆腐的敲的梆子,是一根两头有节的竹筒,卖油用的则是木制梆子。时间长了,人们听到不同的梆子声,就知道是卖什么的来了。马洪月

2021-09-28 ——豆腐坊、香油坊用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232.html 1 卖东西不用吆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