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9日
第07版:07

40岁的她成了一名大学生

本报记者 齐斐斐

左为宫小玉

额头上几道浅浅的皱纹与旁边的同学形成鲜明对比,但说起话来无不是对知识的渴望、未来的憧憬。她叫宫小玉,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1902班的学生。今年,她40岁了。2019年10月15日,当她迈进沧职大门的一刻,就踏踏实实地对自己说:梦,终于圆了!

梦是从小就有的。这位从保定曲阳山村里走出的女子,求学之路既坎坷又励志。父母都是最朴实的农民,从小就刻苦好学的宫小玉,因为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大学的梦想还未生根就被迫放弃。婚后,为摆脱贫困,宫小玉与丈夫外出打工。夫妻二人勤奋好学,不辞辛劳,终于在打工的城市拥有了一席之地,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子。

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改观,但萦绕在宫小玉内心深处的大学梦却始终挥之不去。她常常问自己:“还有机会吗?这辈子还能捧着书坐在教室里吗?”她多少次在学校门口驻足,用羡慕的目光看着那些能走进大学的孩子。她说:“能让我笑醒的美梦就是上大学,哪怕一天也好。”

最初,宫小玉想通过自学,学习自己喜爱的设计方面的知识,但是因为专业性太强了,她又没有绘画、电脑设计等方面的基础,学起来有些挠头。这一次,真的不能只靠坚定信念就能克服知识的瓶颈,这让她再次陷入了失望。

当初那貌似痴人说梦的想法,在2019年真的实现啦!宫小玉在上班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印在报纸上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就有关于四类人员(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可报考高职院校的消息,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年来的梦想终于近在眼前,这让她内心激动不已。回家跟家人商量,本来预想的反对没有出现,却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宫小玉开始复习,从书店买来模拟卷和辅导书,没报学习班,全靠在家自学。“模拟卷上的题目,起初真的一道都不会。”先看答案再做题,还不会,再翻辅导书,对她来说就跟天书一样。身边没有懂的人,遇到不会的,连个能问的人都没有。宫小玉凭着必须上大学的执念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就这样啃着硬骨头。到考试前夕,宫小玉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下来了,总分520分!她和家人全都惊呆了,宫小玉不禁喜极而泣。

优异的成绩让她被三所院校录取,就路途方便与否来看,沧职是最远的。通过反复了解对比,她还是选择了沧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设计专业。

来到沧职后一切都是新鲜的。寝室除了她都是00后。“她们叫我‘小玉姐’,毕竟年龄在那呢,听着挺亲切。”宫小玉笑了。

同学们对宫小玉都很尊重,室友们更是如此。“我们挺佩服她的,每天很早就起来,教室一开门,她准第一个就到。”董翔说。“看她这么用功学习,我们都不好意思玩儿了,而且小玉姐对我的帮助是最大、最多的。虽然小玉姐跟我们年龄有差距,但交流起来挺融洽。她身上有我们要学的东西,我不懂的,都会去问她。”舍友刘晓霞有些不好意思。

系里的领导和任课老师都给予她很多支持和帮助,这让她越来越有自信,她还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宫小玉说:“我发现我对学习的兴趣非常的高,知识能开阔眼界,不再局限在自己狭小的思维范围,让我看得更远,知识从四面八方涌来,仿佛窗户全开。书法课培养提升了我的审美观,设计构成、艺术设计史等课程使我了解了国内外的建筑设计风格等,总之,沧职的一切都如我所想的那样。”

人的一生,永远不能失去的就是梦想。宫小玉说,新时代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儿的机会,只要努力永远都不晚。

2021-09-29 本报记者 齐斐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478.html 1 40岁的她成了一名大学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