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1日
第05版:05

寻亲路上夫妻档

本报讯(记者齐斐斐)活动现场,志愿者代表王吉仓的一句话让全场感动不已。他说这些年,能为这么多烈士找到家,最该感谢的是他的妻子赵学金,无论一天奔波多少路途,妻子都是他的司机兼秘书。

王吉仓是一位文史爱好者,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红色文化。自2019年起,与沧州日报和文史研究者们共同发起了“为烈士寻亲栏目”。在最初的寻访中,他和妻子只要得知线索,就会马不停蹄地赶往烈士亲人可能所在的村庄。

赵学金是盐山人,盐山县南孙庄村的郭立冬烈士、毛集村的王万红烈士,都是他们第一个赶到,为烈士找回了家。海兴赵毛陶的孙金连烈士,在部队上改了名字,夫妻二人奔波几次都无果,最后找到了烈士在北京的妹妹,才确定了烈士的家。烈士霍秀峰的照片一直在沧县旧城村的家里被一家人保存着,当看到照片上“为祖国解放永垂不朽”几个字时,才能真正体会精神的力量。

赵学金说,大部分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基本没有后代,到了部队,几经更名,随着地域范围的改变,很多线索都无从查起,只有通过历史推断,找到可能的线索。每次为烈士找到家,夫妻二人都会感动得落泪。

“抛头颅、洒热血,这个从小就知道的词语,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实的烈士精神。”王吉仓说,夫妻二人还将继续为烈士寻亲,让他们魂归故里,让他们的精神在沧州大地上传承下去。

2021-10-0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741.html 1 寻亲路上夫妻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