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申萍 通讯员季海滨)日前,我市制订《沧州市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今后五年我市将重点打造优质饲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种养结合、草畜结合的新型农牧业产业模式,有力带动全市饲草业转型升级。
根据《方案》,到2025年,全市饲草业优势更加突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草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市饲草面积达到60万亩,饲草产量达到100万吨,饲草业产值达到8亿元。
发展优质商品苜蓿方面,发挥我市东部渤海新区、黄骅、沧县、南皮县等苜蓿种植面积相对较多的优势,建立成熟的草粮轮作种植模式,进一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收储,产加用(销)一体化经营。建成全省优质商品苜蓿重要生产基地和奶业振兴新增长区。到2025年,全市优质商品苜蓿发展到35万亩,打造5个以上品牌。
发展优质玉米青贮方面,以优良土质土地资源的沧州中西部为主要发展区域,培育推广优质青贮玉米品种,以奶业振兴奶牛肉牛肉羊养殖需求为主要目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青贮玉米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市优质青贮玉米播种面积达25万亩,玉米青贮饲料收贮达到75万吨,能够满足10万头奶牛养殖饲料需求。
发展优质燕麦方面,我市将以土地灌溉条件良好的中西部青县、沧县、献县奶牛养殖集中区域为中心,引进优良品种,试验种植优质燕麦饲草,建立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市燕麦饲草面积由2020年的0.6万亩发展到1万亩,为奶牛规模化生产提供饲草新来源选择途径。
《方案》提出,要建立规模化生产模式。以新型饲草业经营主体为主力军,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发挥民间企业的自主动力,一方面流转土地发展优质饲草业,另一方面发挥饲草产业散户的主动性,建立合作社,汇集零散形成规模饲草生产,提升以苜蓿为主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到2025年全市苜蓿等优质饲草规模化生产占比达到95%以上。
集中发展饲草机械成套优化配置,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机械作业能力的饲草机械服务组织,为全市饲草规模化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到2025年,先进饲草机械由目前的45台套增加到110台套,满足全市饲草生产对先进饲草机械的需求。建立饲草品质评价机制,在饲草企业主动以提升饲草品质为市场目标,采取有效生产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饲草品质检测,推选优质优价市场规则,逐渐形成全行业的共识,建成饲草品质检测评价平台。
实施技术标准推广工程。把饲草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用高标准打造优质饲草产品,满足沧州奶业振兴对高品质饲草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制定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逐渐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实现主要饲草企业主打产品抽样检测全覆盖。
实施绿色生产推进工程。重点开展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广优质苜蓿配方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产品,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加快种养结合模式推广,全面鼓励养殖场建立自有饲草基地,推行粪污肥料化利用,饲草饲料自给性生产,到2025年种养结合比例达到60%以上。
《方案》提出,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饲草生产加工领域项目。鼓励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设立财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基金,投入高标准饲草田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等。充分利用国家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争取将河北省农田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等农业项目纳入苜蓿等优质饲草产业补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