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5日
第02版:02

节水有妙招 城市更美好

——我市制订实施方案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本报记者 申 萍 本报通讯员 杨兴磊

日前,我市制订实施方案,以农业、工业、城镇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四个方面推进全社会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作物精准“喝”肥水,农业节水又增效

加快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管理。配套落实测墒灌溉、水肥一体化和保水剂应用等农艺节水措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微喷灌、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农业,实现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集约化。到明年,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6万亩。依托农技服务站等组织,开展节水服务;加强对相关人员节水知识培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节水管理水平。

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因地制宜推广农业节水种植技术和耐旱作物品种,实施旱作雨养、季节性休耕。扩大需水与降水适配度较好、雨热同期、耐旱、水分利用率高的作物面积。到明年,实施季节性休耕30万亩,旱作雨养面积8.9万亩,发展高效耐旱作物种植面积10万亩,打造规模化旱作田园综合体。

以打造绿色、安全、高效牧业渔业为方向,以规模化养殖场为重点,推进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和再生利用,提高畜禽饮水、粪便污水资源化等用水效率;实施绿色生态养殖,发展节水渔业,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和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现循环利用。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突出减排和循环利用,工业节水上水平

根据方案,我市将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项目;推动钢铁、化工等高耗水行业逐渐向沿海布局和转移,鼓励焦化行业向煤化工基地、钢焦一体化园区聚集。到明年,化工、食品、医药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设节水型园区。加强新建工业园区统筹供水、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现有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强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钢铁、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大力实施水效提升项目。

加快企业节水改造。突出抓好用水量大的企业,强力推广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年用水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企业或工业园区设立水务经理,规范节水制度落实,压实企业节水责任。到2025年,火力发电、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4%。

人人节水成习惯,城镇节水降损有成效

方案指出,推进公共供水企业减少制水水量损耗,开展取水、输配水水量检测,加强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动态维护更新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降低管网漏损率。统筹推进排水防涝、雨污分流等设施建设,加大城镇雨水资源利用。强化对城镇园林、环卫部门和公共消防给水设施管理,防止跑水漏水或者取水他用。实施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既有建筑实施节水改造,新建公共建筑规范安装使用节水器具。

完善机关和事业单位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用水管理,推广节水产品,配备完善的用水计量设施,树立节水典型,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推进文化场馆、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场所建立完善节约用水管理制度,使用节水产品,配备完善的用水计量设施,加强日常用水管理。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普及推广节水型器具。到2025年,具备独立物业管理条件的居民小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小区。

提升社会公众认知,科学利用非常规水

方案要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街道清扫、集中供热以及生态景观等行业优先使用再生水。推进住宅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达标处理就近回用。到202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以上。到2022年,所有通车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全部建成并运行污水处理和利用设施。

着眼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探索实施集中式污水处理,鼓励城镇近郊村庄污水纳入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推动具备条件的城镇(园区)污水管网向周边延伸覆盖,统筹推进村庄污水分散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解决城镇建成区外农村生活污水问题。2025年底前,全市新增1440个、累计3093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鼓励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扩大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规模。推进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利用海水。新建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要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率。推进城镇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建设,新建城区、扩建新区等建设排水管网一律实行雨污分流。

2021-10-05 ——我市制订实施方案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911.html 1 节水有妙招 城市更美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