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8日
第05版:05

青县九旬老党员深情回忆参与开国大典礼花制作的过程

“那是我今生 最骄傲的事情!”

杨金丽 杨海利 摄影报道

宋长金老人已90高龄

老人保存的制作礼花的工具

今年90岁高龄的宋长金,是青县木门店镇前仔仪村的老党员。国庆节的日子里,老人回忆起参加开国大典礼花制作的事情,依然豪情万丈:“那是我今生最骄傲的事情!”

走进老人家中,宋长金拿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庄重地佩戴在胸前。别看老人已经90岁高龄,却身体硬朗,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还能下地干活儿。“我是1955年入党的老党员,一生最难忘的事,就是在1949年为开国大典制作礼花!”老人说,只要想起10月1日那天晚上,天安门广场上绚丽夺目的礼花,他心里就无比激动和自豪。

宋长金是土生土长的青县人,17岁时,跟村里一个姓杨的同伴儿一块去北京讨生活。1948年秋,他听说北京礼花厂招工人,就进厂当了一名学徒工,跟着师傅赵品山学礼花配药。配药是制作烟花非常关键的一步,技术要求非常高。宋长金主要学习的是摔药、制作药饼、药球。开始,师傅对礼花的配方讳莫如深,不向任何徒弟泄露。后来看他勤学好问,为人诚实,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农家少年。后来,师傅把礼花配方全部教给了他,让他放手去干。

“为新中国开国大典制作礼花,是从1949年4月底开始的。”宋长金对此记忆犹新。他说,接到这一任务,北京礼花厂非常重视,把配药的任务交给了他。

“当时我只有18岁,这让我既惊喜又激动,还有点儿紧张。”为了保证质量,厂里决定,由过去按配方直接配置,变为细分三道工序,试配、实验、制配,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很严。宋长金和工友们一共生产了彩龙、礼花弹、大地花等40多种礼花,共一万多个。这些礼花,有的可以在50米的高空中绽放,有的高达100米,最高的可以达到300至500米的高度。

1949年9月30日晚,制作好的礼花运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作为礼花厂3名代表之一,宋长金跟随运送礼花的车辆来到天安门前。第二天就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日子。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礼花腾空怒放在天安门上空,宋长金心情异常激动:“能亲自见证开国大典这一令中国人民兴奋不已的时刻,我真的是太骄傲了!”

1950年春,宋长金离开北京回到家乡青县务农,曾担任过生产队长。前仔仪村过去制作烟花的技术是从湖南浏阳传来的。他回乡后,更新了烟花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如今,老人身体健康,生活富足,儿孙孝顺。国庆当天,他骄傲地和孩子们讲起72年前为开国大典制作礼花、并亲历开国大典的一幕幕,激动得几次红了眼圈。

2021-10-08 杨金丽 杨海利 摄影报道 青县九旬老党员深情回忆参与开国大典礼花制作的过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7026.html 1 “那是我今生 最骄傲的事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