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
第02版:02

轻声细语寻找发声的“钥匙”

——沧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阎锦婷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

本报记者 鲁 萍

在沧州师范学院齐越楼,有一个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所。日前,轻柔且略带沙哑的歌声,在楼道里回荡着:“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2016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博士阎锦婷,用情真意切的歌声,换来了5岁自闭症男孩儿多多(化名)第一次的深情对视。

“这个对视,对多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阎锦婷说,多多每天手机不离手,看不到手机就会紧张,从来不与人有任何交流。从这个对视开始,阎锦婷仿佛打开了走进多多内心的大门,和他挠痒痒、放声大笑,让多多的世界变得“热闹”起来。

阎锦婷是沧州师范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除了教授大学生们普通话、现代汉语等课程外,还承担着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所的工作。来这里的孩子,大多患有自闭症,他们语言发育迟缓,有些甚至根本发不出声音。家长们大致都有相似的经历,走访各大医院、托管机构,内心承受着焦急、煎熬、无助,将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所当作了最后的希望。庆幸的是,从2018年至今,来这里治疗的百余名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

读博士期间,阎锦婷就听过太多家庭多年带着孩子求医问药的经历,得知他们超出想象的艰辛。当时因为学术研究,阎锦婷会帮导师记录有关患病儿童的发声记录。来到沧州师范学院工作之后,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免费为自闭症孩子做康复训练。

吹笛子、吹泡泡,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其实都是专业的口腔康复训练课程。在阎锦婷轻声细语的交流中,大多数孩子在一个月以后,情绪可以稳定下来,学会安坐,并能理解和执行简单指令,并努力地想要发出“a”“i”的声音。

12岁的龙龙(化名)已经有1.7米高了,但是因为自闭症不会说话,智力发育迟缓,一直不能上学,甚至连上厕所都不能表达。阎锦婷第一次见到龙龙时,龙龙脾气暴躁,对阎锦婷很有敌意。可阎锦婷从容面对,用她温柔的语言和表情,不断试探龙龙的兴趣点,不停重复着他喜欢玩的游戏。慢慢地,龙龙开始期待着与阎锦婷见面的日子,两三个月后,可以自己表达“喝水”“上厕所”等要求。“孩子越大,越难照顾,现在他会简单表达自己的需求,真是觉得解脱了。”龙龙的妈妈说。

在阎锦婷的带动下,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阎锦婷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志愿者们,共同为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所的孩子们做康复训练。每天从早8点到晚8点,中心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还经常面对孩子们尿裤子、拉裤子,但是大家一点也不嫌弃,打扫干净后又继续上课。

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康复训练暂停了一段时间,线上咨询的家长越来越多。阎锦婷知道,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治病已经花光了积蓄,她力所能及地想帮助他们。很多家长为了上阎锦婷的一节康复训练课,天不亮就从村里出发,坐两个小时的大巴车赶到研究所,阎锦婷为他们备好了泡面和火腿;研究所所在的楼层没有厕所,在阎锦婷收拾好教具不注意的时候,家长们就帮忙把孩子的尿端到一楼倒掉;隔几天阎锦婷会给孩子们买些绘本,带着孩子们到超市买些零食,家长们则会给她买奶茶喝,笑着说坚决不能把她累瘦……

“感恩一切,让我有机会成为照进他们心中的一束光。”阎锦婷说,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会感动整个家庭,她会在治愈孩子与家长的这条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2021-10-14 ——沧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阎锦婷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7649.html 1 轻声细语寻找发声的“钥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