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春天,沧县北李庄村爱心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上,30多位村民捐出了5万多元善款,近百位村民因此得到了帮助或奖励。
那一年,村里破天荒地出了4个考入“985”“211”的大学生。实诚本分的庄稼人有着最质朴的信仰:“这就是善有善报。”
实
沧州高新区,河北第二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会议室内,一群人在会桌前围成半个圈。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账本,上面记录着沧县杜林回族乡北李庄村爱心慈善基金会成立6年来的每一笔收支,从一两万元到一元两元。
这些人都是北李庄村爱心慈善基金会的志愿工作者,站在他们中间的,是54岁的张万强。他是河北第二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北李庄村村民,也是北李庄村爱心慈善基金会的会长、发起人。
公益的起点
张万强说,成立基金会,是受父亲的影响。
北李庄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在张万强的儿时记忆里,乡亲们全靠地里那点儿收成过活。一年到头起早贪黑,靠着勤劳朴实的精神头儿,才一步步从苦日子里爬出来。
不过,这也仅限于一家人顺顺当当,别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张万强的父亲当了大半辈子村干部,村里谁家遇到难处,都会帮一把。可话又说回来,大家都是土里刨食,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就算再有心,一旦村民遇到大麻烦,他也无能为力。
为这,身为村干部,张万强的父亲没少嘬牙花。
张万强把这一切看在眼里,那时他就对自己说,长大了一定要长本事、挣大钱,回馈乡亲们,不让父亲劳神。
后来,张万强真的出息了——他离开养活自家几代人的一亩三分地,在城里闯出了一片天。
离开了村子,但当初的誓言,他一直没有忘记。
那是在2005年,张万强的事业刚起步。
有一次,他给客户干工程,看到拆下来的水泥砖废料堆在路边没人要,他一下就想到了村里那条100多米长的小土路——从记事起,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情况就没变过。
征得客户的同意,张万强将水泥砖运回了村,和乡邻们一起动手,把那条路修了起来。到现在,这条路仍是村里最好走的几条路之一。
父亲当年因无力帮助更多乡亲而自责的样子,张万强永远也忘不了。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就算能力再强,能帮助的人也屈指可数。”2014年秋天,张万强同村干部和乡亲们商议,由他做主要出资人,成立北李庄村爱心慈善基金会。
那时,张万强还想象不到,这个决定会像一粒种子,短短几年,就在北李庄村民的心里生根发芽。
用心做些“小事”
对于张万强成立基金会的决定,不只一个人表示过担心——“有困难的人那么多,你管得过来吗?”“倡议没人响应怎么办?”
这些问题,张万强不是没考虑过,他觉得:“这世上总归好人多。更重要的是,做公益不仅能让有困难的人摆脱困境,也能让参与者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号召村民捐款的倡议书,是张万强和几个村民一起,挨家挨户一张张发出去的。
2015年春天,北李庄村爱心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张万强带头捐了2万元,紧跟着又有30多位村民走上台,一会儿的工夫,就募集了5万多元。
这个结果,远超张万强和所有基金会筹备人员的预期。
“乡亲们的信任与善意不能辜负!”基金会和理事会成员全部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每支出一笔资金都要理事会评议通过才行;基金会钱款由专人管理,每笔收支都记录在册,小到一元两元,大到一万两万;就连基金会存折的密码,也由两个人分别掌管其中3位数……
父亲去世早,张万强就把这份遗憾弥补在别的老人身上。基金会共设4项内容,“敬老”排头一个。逢年过节,送些米面油过去,总是少不了的,也是最基本的。
除了敬老之外,基金会还有济困、助学、弘扬美德等内容。每年,得到基金会帮助或奖励的村民少说也有百人之多。
在张万强心里,基金会提供的这笔钱并不多,就算全用在一个人、一件事上,可能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即便如此,也要用心做好这每一件“小事”:“除了经济上的帮扶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渴望从精神方面获得支持与慰藉,从而燃起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与此同时,公益也能充实施爱者的心灵,净化村风民风,促进村庄和谐。”
爱的回响
“做公益,光靠一个人的热情解决不了所有问题。靠热情可以做一天、做一件事,但想要持续地发展下去,还得让乡亲们从心底认可。”张万强是这么认为的,基金会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基金会成立那年,有将近100名村民得到了帮助或奖励。也是在那一年,村里破天荒地出了4个考入“985”“211”的高材生。实诚本分的庄稼人有着最质朴的信仰:“这就是善有善报。”
70多岁的赵洪升,每年都能收到基金会送去的礼物,而他每年也都会为基金会捐一笔善款:“你们想着我,我也念着你们。捐款是好事,我得参与。”
还有村里的年轻人,赵金泽、刘中辉、刘凤阳……当年他们考上大学,基金会给予了数百元到2000元不等的奖励。而如今,他们都将勤工俭学攒下的钱捐了出来,还成为基金会的志愿者。
这些年,张万强每年都带头捐款。在他的影响下,村里在外工作的机关干部、小有成就的创业者,甚至张万强的生意伙伴——沧州市天河装饰公司董事长潘静,每年都参与捐款,从没间断过。不仅如此,捐款的村民也一年多过一年,基金会善款多到用不了,工作人员甚至要劝大伙儿少捐点儿。
……
陈文祥是北李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当了30多年村干部。“过去,经常有村民找我调解矛盾,其实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基金会成立这些年,这样的事少了,村民凝聚力提高了,民风也越来越好。”
每年春节前,基金会都会开展各种帮扶、奖励活动,同时进行的还有基金募捐。今年,先后有100多位村民献出了爱心,其中不乏将零花钱捐出来的孩子。
志愿者赵书仓把这一幕拍了下来,发在朋友圈里,其他村的人看到后,好不羡慕。
在北李庄村,村民遇到困难会得到救助,有了成绩会获得认可,每位老人都能得到尊敬与关怀……张万强说,和这些相比,最令人高兴的,是基金会给每一位村民带来的改变:“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得到爱的回响,这才是基金会最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