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
第07版:07

“标准地”模式 跑出项目加速度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吕常青 于润强

重点工作推进会

区领导视察项目

高科技项目生产

企业试验

抢抓工期

施工现场

开发区美景一角

一块块精心清理好的“净地”,“虚位以待”好项目。平整的土地背后,有着不平静的故事,凝聚着开发区人用心服务、誓争一流的实干精神。今年以来,沧州经济开发区积极开展“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进一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在项目建设中探索新思路,大力推行“标准地”模式,将土地征收中的矛盾前移提前化解,让投资方实现拿地即开工,快速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

矛盾前移 实现拿地即开工

在沧州经济开发区的光学晶体项目现场,20多亩的土地变了模样,土坑填平了,树木、庄稼等已经移除,水电设施也已铺设完毕。项目负责人连连称赞:“有了开发区的优质服务,我们现在能立即开工。”

光学晶体项目是沧州经济开发区实行“标准地+承诺制”的一个试验和模板。

今年以来,沧州经济开发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标准地+承诺制”模式,让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沧州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负责人介绍,“标准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土地平整,坑洼填平,地上附属物移除;二是和农民不再产生利益纠纷;三是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备。

“标准地”在具体实施上,则由多部门协作完成。具体步骤是:先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现状土地高程提供回填土方量,再由社发局安排队伍进行土地清表、土方回填平整。当土地选址、定位完成后,由综合执法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水、通电工作。最后围挡,将钥匙交给项目方。

项目方拿到的是一块“净地”,钥匙到手后即可进场开工。

“标准地”模式,将基层矛盾前移,解决了阻工现象发生,为加速项目建设辟出了一条快速跑道。

开发区社会发展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以往社发局完成土地征收后,管委会按照现状土地进行出让,受让企业进场施工时往往遭到阻工,导致工期滞后。同时,在征收过程中,存在着开发区和村民、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等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沧州经济开发区积极开展“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社发局明确了以优化环境保障项目建设的工作主线。他们站在项目的角度换位思考:企业需要什么、环境包括什么、高质量发展欠缺什么,并据此检视问题、补齐短板、统筹工作。

针对项目开工建设时出现的阻工现象,他们快速整改,把控项目建设服务的主动性,实施农赔加平整再加围挡的做法,把影响项目开工的问题化解在开工前,抓好“标准地”征收,为项目快速落地保驾护航。

如今,“标准地+承诺制”机制极大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成为沧州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的一大亮点。

在推行“标准地”的同时,沧州经济开发区实行企业承诺机制。企业在取得用地手续、完成项目立项的同时,承诺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可以边施工、边办理工程规划证、施工许可证,为项目开工大幅压缩了时间成本。相关部门对已开工的项目强化监管,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效能,切实防范风险。对开工准备、基础建设、主体施工和项目完工等阶段的风险防范点,由各职能部门开展针对性监管。“标准地+承诺制”实现了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开工即监管、审批暂归零”。同时,消除了企业开工前的种种顾虑,为全区工业项目、城市综合体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50亩土地 换来年入2000万元

236户拆迁户5天清零,创造了沧州经济开发区土地征收的新速度。

在沧州经济开发区赵家坟村,黄河路两侧的多栋二层小楼正在拆迁。这个村7月12日开始进行土地征收,截至7月17日,涉及的236户拆迁户全部签字,而且还出现了村民提前两天冒雨等待签协议的现象。

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项目建设给大家带来的美好愿景。

赵家坟村建有一个占地50亩的竹竿市场,历经十几年,竹竿市场已不复往日繁华,每年的营业收入维持在五六十万元。而沧州经济开发区引进的一个较大的商业项目,就将落户这个村。除了竹竿市场的50亩之外,还将占用周边一些土地。

这50亩土地的征收费用约1.5亿元,这笔钱将如何使用?村民们密切关注。

社发局借鉴天津凌庄子村的经验,决定用这笔资金购买商业项目的物业,每年的回报至少达到2000万元。赵家坟村有2000多名村民,如果用于分红,每年人均可分红近万元。

社发局积极宣传村子发展的愿景,五六十万元变成2000万元,村民们无不信服,很多人冒着雨提前两天排队签合同。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积极对标对表,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是一条科学“捷径”。

社发局积极吸收外部经验,结合开发区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天津凌庄子从一个落后村发展到如今人均资产超百万元的先进村,成为一个众人学习的标杆。

社发局相关负责人多次去取经,学到了经验,悟得了“真经”。

凌庄子地处天津郊区,以前村集体收入不高,村容村貌不整,新班子上任后,分析了发展形势,发挥村子的土地优势,他们先用百亩土地做试验,建起了物业对外出租,很快见到实效,集体经济大步发展,村民的日子日渐红火。此后他们不断复制这种模式,如今,他们又将走出村子,到外部建设物业。

把握资源优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受凌庄子村跨越式发展的启发,沧州经济开发区社发局将赵家坟村的项目建设与村子发展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项目建设与农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道路。

社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优秀经验需要学习,但并不是照搬和简单复制,发展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必须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在保证集体资金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探索新渠道新路径。

情感不亏欠 政策不欠账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难免遇到阻工现象,开发区相关部门坚持情感不亏欠、政策不欠账,上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发动亲戚、朋友、邻居等进行规劝,不遗余力把工作做在前。他们“坚持政策的刚性”,执行政策有力度,保持对人民的情感,工作过程有温度,全力保障企业正常开工。

在国药乐仁堂项目的土地征收过程中,一位村民因地上物价值等原因不满补偿标准,拒绝在补偿协议上签字,社会发展局按照有关规定先后分三次将相关款项拨付至其账户,其仍拒不接受。

社发局相关人员多次入户劝导,仅9月份就入户12次,同时,还发动其亲戚、邻居多次谈心,但效果甚微。

眼看开工日期临近,开发区多个相关部门及村“两委”干部再次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劝导,经过多方努力,该村民最终签字认可了补偿内容及金额,并承诺不再以任何形式阻碍项目施工。9月27日,国药乐仁堂项目开始正常施工。

坚持政策刚性,把一碗水端平, 坚持公平公正,同时又照顾到村民的情感,真正做到情感不亏欠,政策不欠账。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社发局上下不怕踏破门槛,做好老乡的工作,把政策宣传到位,把感情联系到位,为保证项目进度打下坚实基础。

在征收过程中,他们注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村级班子教育、管理、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打造出一支素质高、作风实、凝聚力强的村级带头人队伍,不断增强保障项目建设的能力。

他们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包联机制,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征收工作向前推进。

2021-10-14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吕常青 于润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7664.html 1 “标准地”模式 跑出项目加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