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第05版:05

大运河(沧州)摄影大展在百狮园开展,国内摄影大咖云集,一场关于运河的讨论与交流正在进行—

流淌的影像 讲述运河之美

□ 本报记者 赵宝梅 摄 影 王 韬

深秋运河畔,老宅古渡口。10月18日,大运河(沧州)摄影大展盛大开幕。这一汇聚了国内一流摄影大咖和沧州优秀摄影师作品的影展,成为目前省内级别最高的大运河摄影展。摄影展包含大运河摄影精品展、运河城市集群摄影展和这里是沧州摄影展3个部分,除沧州摄影界外,本次大展共有京杭大运河沿线20余个城市的48位摄影师参加,刘世昭、王景春、汤德胜、卢承德、沈英(已故)、刘连升等229位作者的373幅作品参展,一流的展览设备,精彩的运河图片,令观者流连忘返,美不胜收。此次摄影展展出时间为10月18日至24日,市民可前往百狮园参观。

百狮园沧曲书舍地下展厅,大运河摄影精品展精彩亮相,成为此次摄影大展最为经典的一部分。刘世昭、王景春、汤德胜、卢承德、季红伟、田建民、王芯克、周露、沈英(已故)、刘连升等10位国内知名摄影艺术家,在此展开了一场与大运河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摄影艺术家,大多生活在运河两岸,作品放眼运河沿线,有的描绘船舶景致,有的刻画水乡美景,有的捕捉市井生活,有的记录地域特色,有的关注传统手艺……林林总总,浓缩着大运河的悠久历史、文化特质和人文内涵。图片风格各异,却盛满作者对运河的真挚情感。

武术杂技展现沧州魅力

沧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连升和已故摄影家沈英拍摄的沧州大运河,以人为中心,将沧州武术和杂技的发源与发展,表现得唯美而深幽。

就在展厅中心位置,一幅大大的“沧州六合拳传人石同鼎抱拳”图片,吸引游人效仿拍照。这是刘连升拍摄的一组武术专题图片的核心,他用十几年时间跟踪拍摄,对石同鼎和徒弟们在大运河边武馆或泊头清真寺里练习武术的场景记录下来。石同鼎也来到展览现场,他为游人呈现六合拳精髓,一招一式出神入化。“没有大运河就没有泊头清真寺,没有清真寺就没有六合拳。”说起这一武术拳种的传承,石同鼎深有感触。而刘连升则表示,将继续关注大运河,继续拍摄运河畔的沧州武术。

已故摄影家沈英拍摄的吴桥杂技,年代更为久远。麦田旁、地头上、小院里,杂技艺人们衣着朴素、笑容单纯,头顶飞人、鼻尖顶扇子等难度高的动作,场景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上世纪80年代初,沈英陪同英国泰晤士报、日本电视台、香港媒体等前往吴桥采访,她也由此萌发了一个想法:要用手中的相机拍摄精美作品,让世界感受吴桥杂技艺术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沈英跟着记者,走村入户,揣摩观察,系统拍摄的吴桥杂技系列,成为不可多得的杂技史料。

三十五年骑行两拍大运河

1981年,时任《人民中国》杂志摄影记者刘世昭和文字记者沈兴大从北京出发,骑着两辆飞鸽牌自行车,进行了为期1年零7个月的京杭大运河骑行之旅,刘世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大运河沿线的自然和人文风貌。2016年,年近古稀的刘世昭沿着当年的骑行路线, 从北京出发向杭州,再度完成这一壮举。

刘世昭1981年拍摄的运河作品,成为摄影界的宝藏。此次精品展中,他的部分代表作品,真实反映出运河沿线城市、尤其是沧州改革开放初期的生产和生活。作品《山东徽山县串亲戚的渔家》中,简陋的船只,渔民身着简朴的衣着划着船桨过河,投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交通状况。《沧州农家武术馆》《吴桥县练杂技的农家》,两幅记录沧州武术和杂技的图片,则将沧州地域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是老院落、老把式,却把技艺一辈辈传承,不敢懈怠。《沧县兴济镇骡马集市》描绘的是上世纪80年代沧州运河两岸经济活跃的景象,和今天现代化的商业比起来,也别有一番韵味。

每到一个地方,刘世昭和搭档都会在特色地标前留影,与沧州铁狮子的合影,镜头定格的瞬间,也将历史留在了影像中。“此次摄影展,刘世昭因身体原因没能来沧州,但他的作品足以唤醒人们对40年前老沧州的记忆。”一位策展人说。

江南运河美景蕴含人文情怀

上世纪60年代,常州摄影家汤德胜,开始用镜头记录中国大运河全线的历史变迁,积累了2万余幅珍贵的经典摄影作品,被誉为“中国大运河摄影第一人”。

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汤德胜先后骑自行车、坐船或步行在运河两岸,身背相机,拍遍了运河。在沧州展出的作品中,疏浚大运河、抗洪救灾、运河客班、水路运输货物等场景,场面宏大、背景壮阔,更能体现各个时代大运河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当时运河水路不通,好多地方都是臭水沟,现在水清景美,相比南方运河各有千秋。” 时隔50多年,75岁的汤德胜再来沧州看大运河,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厅中,反映苏州老城区和市井百姓生活的一组图片,透着一股小清新和小温暖。这是苏州著名摄影人卢承德的作品。

85岁高龄的卢承德,70岁才开始学习摄影,但因视角独特,其作品获得摄影界多个奖项。老苏州水流潺潺的街巷弄堂,理发店里染发的中年男人、老平房里穿着本土服装的阿姨、抱着孩子聊天的妇女、河边洗衣做饭的打工人……这些场景,都发生在距离运河不远的地方,透着卢承德浓浓的人文情怀。“苏州运河精致委婉,沧州运河则开阔大气,不一样的地域,不一样的风格。”卢承德感叹,来了沧州也感受到南北运河的差异,他会在沧州待上几天,拍一拍北方的运河和老房。

2021-10-20 □ 本报记者 赵宝梅 摄 影 王 韬 大运河(沧州)摄影大展在百狮园开展,国内摄影大咖云集,一场关于运河的讨论与交流正在进行—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8272.html 1 流淌的影像 讲述运河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