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广欣)“要抗渍涝抢播种,防冻害保越冬,全力抓好小麦秋冬种和晚播麦田管理。”针对近期我市出现的明显降温过程,记者昨天采访了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专家潘秀芬,专家提出了冬小麦抗湿防冻保播种保越冬技术方案。
受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降雨影响,今年我市小麦播期推迟20天左右,主体麦田播期集中在10月下旬,晚播麦田比例将大幅提高。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仍将有多次降温过程,不利于晚播小麦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为此,潘秀芬提出几点意见。
抗渍涝抢播种。针对今年的天气条件和生产形势,要努力做到适墒适期相结合、精细整地和精细播种相结合,千方百计抢抓播期和抓好播种质量。对墒情适宜的田块,能早一天就早一天,争取种子早下地;对土壤过湿的田块,少进地、少动土、促散墒,待墒情适宜后再整地播种。土壤偏沙性、墒情较适宜的田块,播种深度按正常的3至5厘米;土壤偏黏、湿度偏大的田块,可适当浅播,以3至4厘米为宜。对晚播麦田,随播期推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最大亩播量不宜超过25公斤;适当增施底肥,氮肥基追比可调整到5∶5或6∶4,并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防冻害保越冬。潘秀芬说,总体来看,今年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越冬。但由于晚播面积大、弱苗比例高,大部分麦田苗小根浅,很难形成冬前壮苗,加之植株养分积累少,抵御低温冻害能力下降。今年土壤墒情充足,一般不再需要浇越冬水,越冬前要重点抓好麦田镇压,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坚持压干不压湿,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镇压,土壤过湿的地块不宜镇压;坚持压软不压硬,对土壤封冻的地块不宜镇压,防止压断麦苗造成死苗;坚持压轻不压重,对晚播麦要轻压不要重压,避免出现机械损伤。对土壤墒情变差的地块,及时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
防病虫控危害。今年土壤湿度较大,增加了病虫草害发生的风险。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落实播种前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等措施,防控病虫害,坚决杜绝白籽下地,延缓病虫发病时间,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对小麦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防止小麦条锈病蔓延危害。对小麦茎基腐病,强化前期防控,切实做好药剂拌种和苗期防治。对小麦草害,坚持春草秋治,在秋季气温适合时,选用对路药剂,抓紧开展化学除草。
强田管促转化。今年小麦播期推迟明显,秋季降温偏早,对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较为不利。对底肥不足、叶片发黄、长势偏弱的晚播小苗,出苗后酌施氮肥,促苗转化升级。抓好早春返青期管理,镇压划锄、增温保墒,尽量不浇水或晚浇水,促小麦早发快长;坚持少量多次、前少后多的原则,抓好春季肥水管理,重施起身拔节肥水,促进分蘖成穗,确保形成足够成穗数。对基本苗和底肥充足的麦田,肥水管理应推迟到拔节期,防止旺长,构建合理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