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
第01版:01

学史力行践初心

——我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马志辉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望百年党史,正因为我们党一开始就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切入,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知责思进,高位推动,全面吹响“集结号”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学习党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为发展开新局。正如市委书记康彦民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所强调的:“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违法建筑私搭乱建、空中线缆杂乱交织、围墙破旧缺少绿化……种种市容市貌乱象,过去一直是中心城区居民的心头之痛,严重影响了我市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基于此,市第十次党代会后,新一届市委把开展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康彦民为政委、市长向辉为指挥长,相关市领导任副指挥长,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指挥部。同时,对中心城区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工作实行市级领导包联社区(村)责任制,市级领导纷纷到包联社区(村)督导调研,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容貌提级。市城管局选派44名干部一对一联系市级领导,做好服务、协调、督办等工作,确保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取得实效。

号令一出,群情振奋。行走在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每天都会感受到新变化:“老大难”的违法建筑一夜之间消失了;头顶上的废旧线缆越来越少;过去无序停放的非机动车,在停车区内整齐排列……“一点一滴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力度,未来可期!”市民张伟说。

这场在沧州大地上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只是我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知责思进,高位推动。为了真正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印发《关于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乡镇(街道)社区及农村全覆盖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各市直单位重点任务分工。全市实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五图作战,明确了方向图、重点任务图、流程图、责任图、效果图,并要求各地各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制作本地本系统“作战图”,以图促战,实现闭环管理。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月报制度和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台账报送机制,多角度发力,全方位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把时间花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里;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市领导率先垂范,市县协同联动,部门及时跟进,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也在全市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

截至9月底,全市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总数2268项,出台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制度规定591项,出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662项,一桩桩民生实事勾勒出了“幸福沧州”的新面貌。(下转第八版)

2021-10-28 ——我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9123.html 1 学史力行践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