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李国利 雷 崇
作为广大职工贴心的“娘家人”,沧州市总工会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每年投入200多万元资金,通过“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多种形式,为困难职工遮风挡雨,增强了困难职工自立自强意识和内生发展动力,从而走出生活的“沼泽地”,脱贫解困。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精准帮扶
日前,市区一家机关单位职工王某某因昏迷入院,半个多月的时间仍未醒来。“顶梁柱”突发疾病,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家机关单位工会与市总工会取得联系,希望为这个家庭寻求帮助。
市总工会第一时间了解王某某的情况,得知他在“职工互助一日捐”活动中捐过款。按规定,参与活动职工在遭遇重大疾病、重大意外事故时,可以通过紧急救助制度获得不超过3万元的资金救助。因此,市总工会立即为他垫付了1万元的住院费。市总工会权益保障和法工部部长王增光介绍说,“职工互助一日捐”在沧州开展已有10余年的时间,是全市职工互助帮扶的重要途径,有效缓解了职工因患重大疾病所造成的经济困难。2020年,全市共有近20万人参与活动,累计收到捐款910多万元,共救助职工3000余人,发放救助金700多万元。
“市总工会将密切跟踪王某某的病情,启动多重保障机制。”王增光说,根据《河北省工会送温暖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王某某属于“本人或家庭成员因患大病、遭受各类灾害或突发意外等情况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是“送温暖”政策的救助对象,可对其发放不超过2000元的补助。这项政策共面对10大类人群,可给予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资助。
1.2万元,如同雪中送炭,温暖了王某某一家人的心。“事发突然,家庭面临崩溃,感谢市总工会为我们送来了救命钱!”王某某家属激动地说。
王增光说,目前困难职工的界定,按照贫困程度由高到低分为深度困难的职工、相对困难的职工、意外致困的职工。待王某某病情稳定,为其测评,再进行后续的资助和帮扶。
市总工会建立了长效机制,多角度、多维度保障困难职工权益。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困难职工就医和基本生活,尤其保障困难职工子女学业不受影响。今年经过认真调查、统计,我市在册的深度困难职工子女助学需要救助的有25户27人,相对困难职工子女助学需要救助的有16户19人。依据救助政策,市总工会共为以上人员发放了22.1万元助学金,确保每一名应上学的困难职工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
另外,参加全省职工互助保障活动的工会会员、纳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困难职工和持有“河北工会会员卡”的工会会员,可以享受两项免保政策,即非工伤意外伤害和家庭财产火灾损失两项保障。保障对象因非工伤意外伤害致残的,可获得保障金最高3万元;因交通事故导致身故,公安交通部门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判定出险职工无责任的和由于火灾导致职工家庭财产(房体、设备)损失的,职工可获得保障金最高2万元。
“暖心人”奔波困难职工家庭,救人于水火温暖人心
新华区总工会一级主任科员王长国,是一名男士。因为多年从事工会保障、职工服务中心等工作,奔波一线了解职工疾苦和生活需求,落实政策和跑办手续,获得了职工们“妈妈心婆婆嘴、跑不断的两条腿”的评价。
在献县,困难职工当中流传一句话:“有困难找工会,找卢维维。”在献县困难职工的心里,县总工会就是他们的娘家,从事帮扶工作的卢维维就是他们的娘家人、主心骨。面对社会各界对工会帮扶的关注,面对困难职工渴求的眼神,卢维维经常风里来雨里去,不畏艰难下基层遍访困难职工家庭,面对面了解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与思想动态,对困难职工做到心中有情、胸中有数、手中有策。几年来,卢维维走访困难职工600多人次,完善221户帮扶救助档案,为领导开展帮扶救助提供了参考依据,发放慰问资金100余万元。
在刚刚出炉的河北省“困难职工暖心人”评选活动中,王长国、卢维维等我市8名工会工作人员成功当选,他们深入职工一线,联系困难职工,不断创新维权帮扶机制、拓展帮扶服务领域、丰富维权帮扶内涵,扎扎实实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在党和困难职工群众中架起了“连心桥”,成为“困难职工暖心人”,为完成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秋节前,家住黄骅市羊二庄镇大左庄村的宗文亮,迎来了单位工会同事宋华健的看望。多年前,因为遭遇车祸,宗文亮双腿残疾,一直卧床休养。危难之际,来自市总工会的援助之手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多亏了单位和工会,帮我渡过难关。”宗文亮说,总共约20万元的手术费用,市总工会报销了10%,按照相关政策,作为在册困难职工的宗文亮,去年一年收到来自市总工会约2万元的帮扶,两个孩子也享受了“金秋助学”助学金。“有了这些补助,生活有了保障。”深受感动的宗文亮说出了心里话。
沧州市总工会服务职工用心用情,让和宗文亮一样不幸的职工,有了依靠和面对生活的底气。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与纽带,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广大工会干部扑下身子,做好服务基层、服务职工工作,实现了应统尽统、应建尽建、应帮尽帮,先后实施了生活、助学、医疗、就业等帮扶举措,开展了“一户一策”差异化、个性化帮扶服务,帮助深度困难职工全部实现了解困。
扶持创业就业,带领职工共同致富
沧州市总工会的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行动自2016年开始实施,帮助在档管理的困难职工、去产能下岗困难职工、生活相对困难的农民工等3类重点人群中有就业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职工,或者他们的配偶、子女,实现创业就业愿望,让一个又一个“短平快”实体项目落地实施,直接帮助163户职工家庭实现创业,带动近500人实现就业,越来越多的困难职工摆脱了贫困。
目前,市总工会鼓励、支持、引导各县(市)工会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级分类实施小额贷款贴息、无息借款、物资支持等项目。全市108名困难职工有创业意愿的,可以享受每个项目不超过 5 万元的3年无息借款,或20万元以下的3年贴息贷款。
对于因去产能、调结构、受疫情影响等企业下岗职工,市总工会给予免费创业就业培训。去年我市共有400多人参加培训,拿到培训资质证书,重新走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