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林
最近,接到新书《行思——张兴华理论文集》。认真品读,不时眼前一亮、心头一振,越读越兴奋,越读越想读。篇篇都来自于实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闪现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光彩。
全书收录的83篇文稿,是兴华同志对几十年来从事领导工作的理性思考,反映了他每个地方留有的深重印迹。《行思》是在行中思、思中行,以行带思、以思促行、行思相触、相互促进。《行思》所行,不仅是工作之行,更是阔步前行;《行思》所思,不仅是工作思考,更是思想理论、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
这部书提供了宝贵的领导经验。书中收录的讲话、总结、报告、心得、文章等,有做单项工作的方法,也有抓综合工作的经验;有深入基层工作的体会,也有领导地方工作的心得;有对分管工作的指导,也有对全局工作的谋划;有对副职的素质要求,也有当一把手的领导艺术;有抓班子带队伍的做法,也有严于律己、提升人格魅力的感想。总之,这部书结合实际回答了领导工作如何做、领导干部如何当、领导方法哪里来、领导形象怎样树等许多关于领导工作的重大问题。既有怎么看,又有怎么办,非常适合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这部书启示我们怎样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兴华同志受家庭影响,从年轻就养成了好学上进的习惯。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是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政治任务、精神追求、立身之本,坚持自觉学习,深入钻研,在领会精髓要义上下功夫。走上领导岗位后,就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贯彻落实。
他的学习,不是教条式的死记硬背,不是为了说几句概念性的话,而是以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分析所在县(市)的社情民意、基础优势、存在问题,从实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在学思悟贯通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信行统一中担当作为。为搞好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他带领同志们深入盐山县19个乡镇、100个村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意见。《抢抓机遇,再创新海兴》,提出的创新农村发展、工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是根据改革开放的要求,结合海兴实际提出加快发展的路径。
这部书启示我们怎样做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坚持深入扎实做事的态度。每到一地先要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在摸透实情的前提下,寻找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方针政策的结合点、发现工作的切入点、寻求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点,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子。他提出,要改变面貌,就得苦干,不能苦熬。苦干,就要树立苦干意识,坚定苦干意志,强化苦干措施,凝聚苦干合力,保持发愤图强的精神状态。这对于今天巩固脱贫成果,建设新农村,仍具有借鉴价值。他注重全面发展,协调推进。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特别是在抓班子、带队伍上提出的许多思想观点和措施办法都非常实用。
这部著作启示我们怎样坚持严于律己、修身为本,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作者身居领导岗位几十年,但始终保持着厚道、朴实、谦虚、低调的本色,始终注重党性修养,严格自律,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坚持反思自省、总结提高,不断提高思想境界。他提出当好人民公仆,要“坚持忠于事业,全身心地干;管好自己,多方面地严;对于百姓,掏心窝地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丰富智慧和无限创造力,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的力量更强大;没有一种智慧,比人民群众的智慧更管用;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珍贵。要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在感情上亲近人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人民群众,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切切实实地当好人民公仆。
在人格修养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坚持党性、人格、事业、良心的统一。在修养的方法上,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练好内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时刻注重防微杜渐,守好先进性、纯洁性的道德底线。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认真地过好党内政治生活。学要带着问题学,改要针对问题改,不断修枝打杈,在不断自我革命、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净化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回顾历史是为了映照现实。阅读作者这些对几十年领导工作的理性思考,是为了学习借鉴有用的东西。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昂首前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上,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会越来越复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会多种多样。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化解矛盾,读一读这部《行思》,或许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