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2日
第07版:07

4个月婴儿患糖尿病住进ICU

远离“甜蜜陷阱”拒做"小糖人"

□ 本报记者 康 宁

出生4个月的婴儿患上糖尿病?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最近,沧州市中心医院就收治了一名这样的小患者。

而这并非个例。记者从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糖尿病四科了解到,近两个月,他们已经连续收治了5名儿童糖尿病患者,年龄最大的9岁。

在很多人印象中,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这种老年病逐渐年轻化,如今,儿童患糖尿病的病例也屡见不鲜,并且呈上升趋势。

“小糖人”或受孕期“糖妈”影响

4个月大的豆豆(化名)送到医院时,已经陷入昏迷,血糖高得吓人,还出现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了2天才脱离危险。“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糖尿病呢?”起初,豆豆父母只是感觉孩子乖了许多,爱睡觉,有时吐奶,他们以为是消化不良,直到有一天叫不醒孩子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医院一查,竟是糖尿病。

无独有偶。9岁的小亮(化名)住院时,血糖值已远超正常值,并出现酮症酸中毒。

小亮的父母想起前些天孩子的反常状况,直言后悔没早带孩子来医院。小亮的症状和豆豆相似,嗜睡、恶心呕吐,不仅如此,还多饮多尿,饭量增大,却日渐消瘦,小亮的父母以为是孩子“贪长”,也没在意。

“由于孩子小,不擅表达,病情常常被家长忽视,不少孩子就医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糖尿病四科主任赵永才说,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也就是常说的糖尿病的“三多一少”,但事实上,很多儿童糖尿病往往是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昏迷才被发现。

“ 1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赵永才表示,1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胰岛素难以正常分泌。它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比如病毒感染、过早摄入牛乳、服用一些药物等都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女性有一段时期要格外注意,就是怀孕阶段。”赵永才提醒,如果孕期过多摄入糖分,有些宝宝在出生后,会受到“糖妈妈”的影响,以后可能会变成“小糖人”。

2型糖尿病偏爱小胖墩

如今,2型糖尿病人群中,也不乏稚嫩面孔。

爱吃油炸食品、饮料当水喝、不爱运动,这些坏习惯让佳佳(化名)一日胖似一日。11岁的佳佳140厘米的身高,体重达65公斤,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墩。前段时间,她时常感觉口渴、皮肤痒,脖子还出现“黑棘皮”,被家长带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佳佳妈妈大吃一惊:血糖超出正常孩子4倍,还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最后,佳佳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记者了解到,不同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较晚,多为中老年人。然而,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小胖墩越来越多,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攀升。

“2型糖尿病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更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赵永才说,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青少年中,年龄最小的仅11岁,多身材肥胖,他们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严重缺乏运动,致使热量摄入大于消耗,胰岛功能代谢异常,这是导致儿童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坚持用药健康生活

糖尿病不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但通过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坚持用药可以控制症状发展。”赵永才说。

“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患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坚持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减轻体重,还有利于辅助降血糖。”赵永才建议,应每天做1小时中等强度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要多喝水,并携带糖块以备急用。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儿童,家长最好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化验血糖,不仅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后者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较前者意义更大。如果孩子患上了糖尿病,家长应尽量放松心态,不要过度苛责孩子,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糖尿病患儿在饮食、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比其他孩子更要自律,坚持用药,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2021-11-02 4个月婴儿患糖尿病住进ICU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9612.html 1 远离“甜蜜陷阱”拒做"小糖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