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6日
第02版:02

好奇心过剩的APP 不该问的别问

王汝汀

近日,工信部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以及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发现许多热门APP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随着这些软件被强制要求整改,关于互联网用户隐私问题再度引发公众关注。

安装软件后,正式使用之前通常要被动回答很多问题:是否同意访问通讯录、相册、摄像头,是否同意相关条款,是否允许跟踪访问……不少用户想要赶紧进入主页,来不及仔细阅读和思考这些问题,随手一点就选择了同意;有的软件甚至没有留给用户拒绝的空间,不同意就无法正常使用。然而,很多软件访问的信息,其实并非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必要信息,这种超范围权限索取,本质上就是对用户隐私的侵犯。

大数据时代,的确让广大网络用户的信息“无所遁形”。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某宝等购物平台搜索相关商品后,随后打开抖音,第一条竟然就是相关商品的视频。诸如此类,消费者并未在某个平台搜索或者消费过某类商品,却像被看穿了心思一般,推送的都是自己曾经在其他平台浏览过的商品。甚至有网友表示,自己只是和朋友在社交平台聊到过某类产品,随后也会被各种软件频繁推送。这样的现象,乍看之下是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快捷,仔细回想,令人后怕。

用户的信息一旦在各大平台之间流通,遭遇的烦恼就不是被频繁推送那么简单。这些信息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拿来利用,用于各种非法注册,甚至实施诈骗。有网友爆料,自己一次外出游玩时,竟然在LED屏幕上看见自己的脸,原来自己的样貌被拿去做了生发广告。可见,用户隐私泄露后,势必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套取用户信息的行为,仅仅靠网络用户保持警惕远远不够,职能部门不妨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提升技术防范手段,从源头上保护用户隐私。

2021-11-06 王汝汀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0181.html 1 好奇心过剩的APP 不该问的别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