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6日
第03版:03

七旬老人申锋:

骑行十四年 穿梭山水间

本报记者 贾世峰

在路上成为申锋的一种生活状态

申锋(左一)和骑友途中野餐

今年72岁的申锋骑着自己的自行车,14年里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在山水之间充实生活、找寻快乐。

退休后开启骑行之路

申锋原在我市某金融机构工作,退休后突然轻松下来,感觉很不适应,闲不住的他就想找点什么事儿做。

“我有要好的同学在外地,平时没有时间见面,退休了能不能去看看他们?”2007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从沧州市区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出发了。他来到了保定市唐县的一位同学家。同学热情接待了他,还带他看了附近的风景,他感觉很好。回来后,他又从沧州骑到了河南洛阳的一位同学家。就这样,申锋的骑车旅行开始了,并越骑越有感觉,骑行的路越走越远。

这一圈转下来后,申锋改变了自己的计划,不再找同学,而是自己骑行。这时已经是秋天,天气越来越冷,申锋没给自己定具体目标,干脆信马由缰,一直往南边气候温暖的地方骑就是了。他一路走一路玩儿,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骑到了海南岛。在骑行过程中,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能骑多久骑多久,能骑多远就骑多远。累了就休息,想玩儿就停下来,找地方住上几天。

在去广西南宁的路上,申锋看到了德天跨国大瀑布从断崖处倾泻而下的壮观场面,震撼不已。瀑布由中国德天瀑布和越南板约瀑布相连构成,横跨中越两国边境,三级跌落。“看到瀑布自高处倾泻而下,溅起水花,自己的心也随着跳动、愉悦起来。”申锋说。

“随心而行,是我的骑行原则。”14年来,申锋已经骑遍了大半个中国,从江南小镇到塞北大漠,从东北平原到西藏雪山,从乡村旷野到繁华都市,处处留下了申锋的足迹。

收获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背包、头盔、骑行服、眼镜、手套,就是“骑行客”申锋的全部“行头”。他住小店民宿,吃饭要求也不高,简单自然的感觉才是他的追求。

“天涯海角观胜景,北极村头赏极光。简单随意欢乐多,生命拓宽日月长。”申锋骑车随心而行,不拘泥于旅游线路,而是融入当地的风土民情。

有一年,他到了广西杨美古镇。当时,临近春节,他没有着急回家,住在一个东北人经营的家庭旅馆里,和房主一家美美地吃了一顿饺子。他在村子里欣赏自然风光和古建筑,沿着村里的小路走走,与村民聊天,买回菜来与房主一家享用。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成了朋友,临行前不少村民给他送行并叮嘱他:“有时间再回来看看。”

一个人骑行,总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他总能收获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在新疆达坂城附近骑行时,他突然遇到了横风,这是一种能掀翻车辆的强风。申锋被风吹得几乎站立不住,这时一辆面包车在他面前停了下来,让他上车;在青海省青海湖环湖骑行时,他遇到了被当地人称为“三合一”(雨雪冰)的恶劣天气,一位藏民帮助了他……

“旅途中,我得到了不少陌生人的帮助,许多人并不要酬谢,只是热心助人,这让我在欣赏风景之外,也感受到了更珍贵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申锋说。

日记记录旅途感悟

“在骑行祖国各地的日子里,我真切感受到了快乐,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感悟。”申锋说,山河为伴,绿树相随,看到唯美的自然风光,就忘记了旅行的辛苦与劳累。

“我把生活中的不如意丢弃在旅行的路上,收获了好心情。这种快乐,我想传递给更多的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录。骑行过程中,申锋每天都要记录所见所闻,至今已经足足记满了17大本。另外,他又把旅途感悟写下来,装订在一起,还取了一个名字:《以陌生人的心态过熟人的生活》。

2017年,申锋学会了用手机拍视频。每到一处,他就录一些视频,再配以小诗,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让不能到达这里的朋友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旅行。如今,申锋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有100多条配以小诗的旅游视频,每条视频都引来了“围观”,很多人为他点赞。

“对我来讲,骑行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状态。这就是我退休后的生活,我把这种状态叫‘在路上’。”申锋说。

2021-11-06 本报记者 贾世峰 七旬老人申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0187.html 1 骑行十四年 穿梭山水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