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精准把握办实事的要义,对标群众的真实需求,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办了不少为民实事,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干群、党群关系进一步紧密。为群众办实事,不是办群众自己就能办的小事,也不是办群众不需要的杂事,而是要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根本的需求出发,什么事最难办、最急办、最需要办,就着力办什么事。
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首先是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谷文昌去世40年,东山人民“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传统延续至今;王伯祥离任30年,依然被寿光人民亲切地称作“我们的伯祥书记”。官若为民,民必馈官。无数榜样楷模用行动和实干衡量着“人民”二字的分量,他们的形象在人民心中不会随着岁月远去而暗淡,他们的精神将成为共产党人不可改变的永恒基因。黄文秀、李宏塔、菊美多吉……这些熟悉的名字似乎在诉说着,尽管百年征程风云巨变,事业挑战日渐加剧,新时代共产党人实干苦干的攻坚劲头、甘为人梯的为民作风从未动摇。只有接续对标先进,努力做事,在为民办实事中做到言能守其诺,行能树其范,方能在通往未来的奋斗之路上释放无限能量。
为人民服务,永远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秤,事情办得如何,不是靠精心粉饰的文字报告来阐述,也不是靠苦心编排的报道来说话,而是靠群众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来评价。既然是办实事,就要将事情办到实处,办出质量,“过堂风”式的“实事”难免要让人对其效果打一个问号。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关键是要把实事办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而是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职能定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群众难点、堵点、痛点,聚焦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帮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办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作者单位:沧县李天木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