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攻克难点 沧州造世界领先
日前,河北汉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折弯加工中心正式下线并交付客户,标志着我市机箱钣金产业智能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汉智公司总工程师张雪宁表示,此次推出的折弯加工中心属于五轴加工中心,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折弯机,并实现了大型板材的全面加工,效率是传统设备的3倍以上。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机箱钣金加工产业对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日益迫切。之前,各家机箱钣金企业普遍使用小型折弯机进行钣金折弯处理,一些多边造型和箱体造型,需要多道工序连续加工,效率低,而且很难对大型板材进行加工,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发展。为此,汉智公司从2018年开始筹划研发五轴折弯加工中心。
在折弯加工中心研发过程中,汉智公司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到产品开发中。
“我们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先后攻克了同步控制等多个难点、要点。”张雪宁打开加工中心围栏。
根据加工产品不同,加工中心内多组刀具同时工作,最多时会有23轴同时联动,因此同步控制异常复杂。
“为攻克同步控制这一难点,我们开始尝试加入智能控制模块,首先通过不断模拟各种工况,让控制单元熟悉各种工作场景,然后让其自主‘学习’,逐步实现2轴、3轴……同步控制,最终实现了23轴共同工作时的同步控制,且运行稳定。”张雪宁介绍。
攻克了同步控制难点,折弯精度、弯形量等难题又接踵而至。
“为攻克折弯精度、弯形量等难题,我们引入了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其中要解决弯形量就要拿到不同材质的板材钢性等物理参数,为此我们和钢材企业合作,拿到不同板材的物理大数据,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海量实验,通过不断积累产品加工数据,进一步校正数据差,以喂饱我们的数据库。”张雪宁打开控制系统。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持,汉智公司的折弯加工中心一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目前已在常州等多地落户。
技术市场倒逼 产业智能升级
现在,在青县机箱钣金产业内,像汉智公司这样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企业还有很多,河北豪威电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豪威公司副总经理黄瑞坤表示,企业能够向智能制造快速转型,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原来,作为我市机箱钣金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豪威公司一直以质量稳定、交货期短、价格有竞争力在业内享有盛名,因此规模不断扩大,高峰时企业有将近300名员工。
一次,公司管理层去国外一家业内领先的企业考察学习,发现与他们同等产能的企业,员工只有二三十人。国外企业通过智能制造节省了人工,提升了产能和产品质量,让他们备感危机。
大家回到企业后,筹划在公司内推进智能生产,可刚开始就犯了难。
“当时我们只是一家传统钣金企业,虽然通过外出学习,确定了发展方向,但没有相关技术和设备,最基础的生产设备改造都做不了。”黄瑞坤回忆当时的情景。
没办法,豪威公司向产业上游企业求援。
他们拿出场地与市场,与济南等地企业合作,请对方技术人员驻厂提供技术指导改造相关的设备,尝试打造智能化的生产线。
很快,豪威初期的智能化生产线建立了起来。同时,在智能化生产钣金的同时,他们发现,业内对智能生产设备需求日益旺盛,于是他们开始进入钣金智能生产设备领域。
“我们首先推出了全伺服折弯机。”黄瑞坤说,“它是传统小型折弯机的替代产品,适用于大型钣金企业,市场反馈出乎我们意料,让大家的信心更足了。”
之后,智能化的激光上料机、激光切割机等智能钣金生产设备陆续投入市场,畅销意大利、韩国等多个国家。
探索产业前沿 试水无人工厂
在汉智公司的车间内,上料机器人等设备悄然与折弯加工中心站在了一起,只见张雪宁按下启动按钮,整条生产线缓缓启动。
从料库取料,上料机器人将板材放入折弯加工中心,加工好的钣金被输送到下一工序。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无一名工人参与其中,让人初步领略到无人工厂的魅力。
“这是我们正在尝试打造的无人生产线,等实验成功后,可复制推广建成无人工厂。”张雪宁一脸兴奋。
同样的场景也在豪威上演。
伺服线、激光上料机、激光切割机、全伺服折弯机……
如今,以豪威、汉智为代表的沧州机箱钣金企业又开始了新的转型——试水无人工厂,以实现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现在制造企业运营成本占比最高的就是人工支出,招工难成为普遍现象,机器代人是大势所趋。”张雪宁说,“同时,智能设备生产企业先天具有技术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代替工人完成生产,因此以设备为依托,进而打造无人生产线,最后推出或建设无人工厂,成为产业发展最优选项之一。”
在看好无人工厂市场的同时,豪威同时还在打造钣金产业“云”——钣金生态圈。
“我们正在与河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打造钣金产业‘云’。以青县机箱钣金产业为基础,通过云技术,整合沧州市的钣金产业资源,以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产业实践服务等,推动钣金产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创新升级,重塑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