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笔者再次走进青县司马庄,被村里的变化惊艳了。
大棚里新奇罕见的果蔬,传递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发展理念。充满科技元素的智能温室,展现着现代农业的魅力。村里坑塘的打造,及运河边规划的民俗休闲园、森林公园等新景点,为村子添了“灵气”。走在村中,看到的是风景,听到的是故事。
时下,我市许多村庄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休闲观光、娱乐体验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景点不断涌现。欣喜的同时,有些地方盲目跟风建设,误认为农家院、花海、大棚采摘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标配”。但是,这些可能会让乡村旅游成为“一次性消费”,难以留住游客,更不利于长久发展。
有人说,讲好乡村故事是留住游客的关键。那么,故事应该从何讲起?
近两个月来,笔者先后走进我市多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发现每个村子讲故事的方式不同。
站在南大港产业园区马营村的洼乡广场,感受到的是这里悠久的御马文化:“这里曾经洼大村稀,水草丰茂。村东是古马驿道,一直延伸到天津。光绪元年,官府派詹氏宗族,来此扎营盘为官府饲养军马,立碑为界,由此称作‘御马营’。”
走进东光县连镇小邢村,采摘新鲜瓜果、品尝农家饭之余,了解的是新农村发展的新思路:“拆旧村、建新村,腾出来土地集中进行规划。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把村子打造成大运河畔的热门打卡地。”
在沧县南堤村老种子博物馆,看着展柜中琳琅满目的老种子,听到的是乡亲们为留住乡愁,历经坎坷淘换种子的感人经历。
乡村旅游景点不是生造出来的。发展乡村旅游应立足乡情,挖掘听不完的乡土故事,从吃喝玩乐到参与体验,再到文化熏陶,让乡村的缤纷多彩变成真真切切的一个个小故事,一点点激活游客的乡村记忆。这样,乡村旅游就有了灵魂,有了个性,有了效益,也才有更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