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
第03版:03

心里挂念着山区的孩子

——蒋淑华爱心团队连续6年捐献冬衣

蒋淑华(右一)和志愿者们整理衣物 张子衡 摄

本报记者 周 洋 本报通讯员 张 军 王福鸿

每年冬天,蒋淑华爱心团队都用实际行动温暖一批人。蒋淑华,一位家住新华区的65岁老人,2002年退休后,积极投身爱心公益中,先后荣获“沧州好人”“全省最美基层党员”“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这些年,蒋淑华先后成立了10余支爱心志愿服务队,入队的爱心志愿者超过1000名。除了用爱心服务家乡外,蒋淑华爱心团队心心念念的,还有祖国西部山区的那些孩子们。

2016年,蒋淑华的一位朋友从祖国西部出差回来,跟她聊起来那边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当听到那里的孩子一件衣服穿好多年,有的一家子几个孩子穿一件衣服。更有甚者,一到冬天,有的孩子还衣着单薄,蒋淑华动心了。“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苦日子里走出来的。现在,决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受苦受难。”蒋淑华心想。

为西部贫困山区的群众捐献冬衣,献出沧州人的一片爱心!蒋淑华把这个想法同新华区相关部门以及爱心企业一说,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并倡议早一点落实行动。

那年11月,新华区在全区的学校、街道等场所广泛宣传,号召大家捐献出自己不穿的衣物。同时,在小区内设置群众捐献冬衣的箱子。蒋淑华还把自己之前做公益用的“蒋淑华爱心小屋”作为接纳衣物的场所。随后,近万件带着“温度”的衣物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很快,第一年的爱心冬衣发往了贵州、云南、四川等祖国西部山区,送给有需要的群众。

次年1月,一封感谢信寄到了“蒋淑华爱心小屋”里,寄信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莲花村村民委员会。信中说:“你们捐献的衣物不但干净整齐,而且很多衣服都是崭新如初。你们带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责任心,心系贫困的孩子和老人,奉献了一片爱心,带去了一份真情。我们替他们谢谢你们这份雪中送炭的真情和这颗无私奉献的真心……”

蒋淑华说,看完信的那一刻,她心中比吃了蜜还甜。

从那以后,每年冬天,蒋淑华和爱心团队都要开展“为西部贫困山区群众捐献冬衣”的爱心行动。这期间,参与其中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各个小区内的收纳箱经常有群众捐献的衣物,爱心企业捐款买新衣服,中小学校踊跃捐衣物。有个小学老师带着学生代表,专程来到“蒋淑华爱心衣屋”送来了700多件衣物,有些衣物甚至还是带着标签的新衣服。有位老人退休工资每月不到3000元,坚持数年捐款买冬衣,已累计捐款2000余元。一旦有热心居民打来电话捐赠衣物,一两件也好、三五件也罢,蒋淑华都会过去取,有时骑着自行车,有时蹬着电三轮……

蒋淑华说,这些年,最可爱的不仅是那些奉献爱心的群众,还有那些爱心志愿者。

为了表达对西部山区群众的尊重,每次志愿者们都要把收集而来的衣物统一进行二次挑选、清洗、消毒、打包,工作量很大。很多志愿者忙前忙后,无偿出工出力。志愿者高护朝,6年来不仅自己每年都捐献衣物,还贡献车辆,为志愿团队服务;志愿者苏国祥,开大货车,每年都会义务拉衣物;六旬志愿者岳金香,每次都悉心打理、归纳衣物,工作量大,毫无怨言;志愿者刘西浩,只要听说有需要,就推开其他一切事宜,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来……

今年,蒋淑华和爱心团队继续早早行动起来。本月初,第一批5000余套衣物发往了四川大凉山地区。“这是咱们沧州第三年为大凉山捐献衣物了,我和那边的爱心志愿者对接好了,不过前几天那边下雪了,物流稍有影响,希望那边的孩子们早日收到衣物。”蒋淑华说。

6年来,从“蒋淑华爱心小屋”送出去的冬衣,已送到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累计12万余件。“大家心里想的一样,就是希望那里的贫困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长大后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蒋淑华说。

衣旧情深,让爱暖心!

2021-11-18 ——蒋淑华爱心团队连续6年捐献冬衣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1193.html 1 心里挂念着山区的孩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