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
第06版:06

小第九

张连杰

我老家在吴桥县于集镇张庄,离桑园较远。直到7岁,才与桑园、与古老的大运河相遇。那年,由于父亲工作调动。举家迁到县城西一个叫小第九的村庄。小第九村西面是运河,往东跨过铁路,就是桑园县城。

当时,童蒙未开,不知那就是京杭大运河,不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更谈不上大运河文化。只是每天偷偷溜出家门,爬上高高的河堤,面对那川流不息、奔涌激进的河水,内心里生出的是满满的惊奇、仰慕和赞叹。

197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沧州日报社,后调回吴桥县政府工作。十几年间走遍全县20多个乡镇,我才真正从历史和文化层面上,逐步认识京杭大运河,才知道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距今已2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才知道京杭大运河囊括了中国若干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因素,在推动和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上,有多么辉煌的成就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才知道在我的家乡流经几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为吴桥哺育出享誉全世界的民间杂技艺术,创造出杂技之乡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形成了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杂技之乡”;才知道我曾经居住过的小第九村,也是因邻大运河而生,因生在大运河边的杂技之乡而兴。

历朝历代,为了社会的稳定,都注重在运河沿途重要之地屯兵驻军。到了明朝更加重视。从明初洪武时开始,在运河流域实行军屯,并设卫、所进行管理。从当时的建制看,德州已成为南北要冲,设为德州卫。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六年宣布迁都北平后,首先派遣军队开凿应天至北平的漕运,并在德州正卫以外,又建立了德州左卫。建文帝,又在德州以北设左所十屯,右所十屯,小第九就是这个时期,和吴桥县域内的罗屯、第四、第六、大第八、小第八、大第九等形成的军屯村。德州卫所实行军屯民屯相结合,至清末历经了500多年历史。实行军屯民屯的村,除了护理大运河河道外,还承担漕运、军事等任务。

众所周知,吴桥是著名的杂技之乡。一方面,杂技历史悠久。据吴桥出土文物资料考证,吴桥杂技发起于汉魏时代,直至明清和近现代;另一方面,吴桥杂技艺术同农民的生产生活相联系,村村有杂技,人人会一手,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小第九村所在的镇政府所在地桑园镇,也和其他乡镇一样,杂技艺人和团班众多,杂技人才辈出,是吴桥有名的“杂技窝”。

据传说,明永乐皇帝朱棣曾在吴桥征召杂技马戏艺人,训练和屯驻兵马。穿过历史的时空,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小第九村和桑园区域的其他军屯民屯的地方一样,既是屯兵驻军之所,又是商旅船夫汇聚之处,更是移民生产生活和杂技民俗文化兴盛的村庄。军事、漕运、农事、商贸、民俗,相融相合,大运河文化与杂技文化水乳交融,成为小第九这些军屯村的生活整体。

1989年,我被调到县政府分管文化工作。渐渐有了建设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想法。1990年,县委政府正式作出决定建设吴桥杂技大世界,并成立了由我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主持策划和建设杂技大世界。

我首先想到的是西接大运河、东靠105国道的小第九村。村内不仅有上世纪50年代废弃的发电厂近百亩遗址,还有丰富的杂技民俗文化资源,可供旅游策划和创新。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会议上,一致赞成,顺利通过和决定了这个选址。接下来,按照大运河文化和杂技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征集专家和杂技艺人的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大运河畔吴桥杂技大世界的策划建设方案。工程从1990年4月破土动工,到1993年11月完成一期工程并对外开放。

一期工程中主要是吴桥杂技艺术的历史发展和传播。有江湖文化城、杂技宫和魔术宫等大型实景演出景点。特别是江湖文化城,讲的就是大运河对吴桥杂技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所起的重大作用。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等多个文化名城。明清时期,吴桥杂技艺人通过大运河的水上交通,到大运河流经的各地演出。吴桥杂技艺人几百年来传唱的锣鼓歌词:“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运河两岸度春秋。”就印证了这一点。江湖文化城演绎的就是吴桥杂技艺人组团成班,沿着大运河走出家乡,到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庙”等地撂地卖艺谋生的真实情景。

大运河流经吴桥成就了杂技,吴桥杂技也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内涵。

按照策划的方案,小第九大运河文化村,以明清军屯民屯史实为主线,融合吴桥杂技马戏、动物巡演、民间武术等文化特色,再现明初古运河畔杂技之乡军屯、军演、漕运、农耕、商业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景和历史情景故事。策划了辕门兵营、将帅府邸、将军大帐、演兵校场、跑马场、比武场、观礼台、点将台、烽火台等军事设施;策划了大运河文化情景剧演艺场;策划了饭店、客栈、货柜、当铺和竹编、铁匠、木匠、石刻、扎纸等民间传统工艺为特色的商业街道;策划了大运河文化村夯土墙、大门,庙宇书院、府第宅院、运河码头;策划了渡船码头,船夫拉船队,运兵船,情景剧演出船;策划了引运河水建设水草沼泽湿地,放养鱼鳖虾蟹,提供撒网、钓竿、渔叉、篱罩等明代古老猎鱼工具等。

小第九内策划了大型明代演兵情景剧《运河点兵》。军事与杂技、魔术、民俗和人物故事结合,有故事情节,有宏大场面,又有文化审美趣味。反映大运河畔吴桥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历史。实行军营、村户、馆舍、商铺个体定制,河、渠、路、田、湾统一整合;畜、禽、兽全面利用;军事、漕运、生产、生活、民俗、社会活动整体策划,一处一色、一院一景,形成“小第九 大运河”的杂技旅游品牌。但是,吴桥杂技大世界一期项目建成并对外开放后,后续有关大运河小第九大运河文化村,由于种种原因没再继续进行。至今想来还觉得是个遗憾。

不过,今天的吴桥在杂技大世界景区的基础上,又投资建设了吴桥杂技大剧院、云臻大酒店和大运河文化公园,为大运河畔的小第九村涂抹了一道亮丽的文化色彩,谱写了吴桥杂技之乡新篇章。

2021-11-19 张连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1287.html 1 小第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