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肃宁县师素镇后堤村村北,一座温室大棚前人来车往,与周边冷清无人的麦地形成对比。
记者好奇地迈进大棚,绿的,黄的,粉的,白的,顷刻间被五颜六色的花儿迷离双眼。
走到一个角落细瞧,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花儿形态各异:有的像绽开的烟花,有的像姑娘的卷发,还有的像大大小小的毛绒球。正看得入迷,绿茵花卉种植基地负责人孙广宾走过来说:“这些都是菊花中的精品,目前展出的有150多种。紫红色的叫‘墨玉’,绿色的叫‘绿安娜’,白色的叫‘白越山’……光听名字,就‘醉’了吧?”
“原来是个花卉大棚,难怪人们都往这儿奔。”记者本以为搞清楚了原因,这时,旁边传来争吵声。“花盆里的土不能压得太实,得给根系留点儿‘喘气儿’的空间。”“不对,土压得实,根才能扎得深。”俩人互不低头。孙广宾忙上前解释:“孩子,盆里的土太实或太松都不好。告诉你们一个窍门,把土装进花盆,再把花苗插进土里,用手在苗四周轻轻摁几下就可以了。之所以打造这片体验区,就是让大家在种花的过程中,了解花儿的习性,体验劳动的乐趣。”孩子们听着直点头。
“既能赏花,又能自己动手种花,这创意好!”记者有了新发现。孙广宾说:“以前,这里就是个花卉展厅。如今,俺把这儿打造成了‘花园氧吧’,除了看花、种花,前头还有热带植物、多肉、锦鲤池和儿童娱乐区。尤其到冬天,室外景色少了,大伙儿在这儿看看花、拍拍照,多好!”
“快点儿过来,这边有香蕉树!”前方,一位游客有了新发现,大声地招呼同伴。俩人在树旁,一会儿单照,一会儿合影,俩人不时地说:“总以为香蕉树只能在南方生长,这不在北方也长得挺好吗?” 孙广宾说:“热带水果对温度要求比较高,控制好温度就没问题。”
锦鲤池旁,一个男孩蹲在池边正要伸手抓鱼。孙广宾忙过去说:“孩子,小鱼和咱们是朋友,不能伤害它们。不光在这里,在任何地方都要这样。”
花儿争艳,绿意葱茏,游客三三两两穿梭其中。走在棚里,孙广宾脸上笑容不断。
孙广宾从小喜欢花,菊花尤甚。说起原因,他变得诗意起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干过酱油厂,搞过绿化,这些年,他从未丢下自己的“心头好”。冬天万物凋零,一进家门花香扑鼻,孙广宾说那种感觉无法形容。
闲时栽花种草,兴起时和着虫鸣鸟叫读诗,孙广宾心中一直有这样的愿望。慢慢地,他决定把爱好做成事业,跟别人一起分享花儿中的“诗和远方”。2010年,他在村里流转了60亩地,除了露天花圃,还建了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温室。
孙广宾觉得,花,卖出去是商品,种在地上是风景。他不随大流,把花棚打造成了一个景点。棚里除了一年四季有花,他还不断造景、丰富娱乐体验。
“每天晚上都得去棚里转两圈,养花就跟照顾孩子一样,时刻得观察着。含糊一点儿,就打击你一下。”提到花,孙广宾刹不住车了。
孙广宾说,干哪行都不能光闷头干活,得不断变换思路。每茬花刚长花蕾,或刚出苗,管理相对轻松的时候,他都要外出学习。“有好栽培的新品种,俺就引过来试种。有适合在棚里搞的娱乐活动,就尝试下。大棚的景色得有变化,老是一个样,对游客就没有吸引力了。”孙广宾透露着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