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
第05版:05

是软肋 也是铠甲

素 心

在光明到来前,必然都是一段至暗时光。王焕一和四星玻璃,曾经在黑暗中走了很久。

这种痛,很多民企的创立者都曾有过,并且,他们曾都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在黑暗中撞得头破血流。

我们无法想象王焕一在最后一次试验时的绝望,但我们看到了他几年后提及此事眼中仍有“越过山丘”的兴奋;我们无法感受刘春海押上全部身家性命为了5万吨垂直热挤压机的笃定,但我们看到过他如今日日舒展的眉头;我们无法体会变卖广州36处房产只为了一台电机的杨华,是怎样一路跌跌撞撞地做研发,但我们看得懂他“一年可省出1.73个‘三峡’、节电1400多亿度”的优秀……

是从哪一刻起,这些普通人成为了不普通的人?是从他下海经商投身经济大潮的那一刻?是从他被逼到绝境咬牙反击的那一刻?是从他把所有杂念抛下孤注一掷想要打破垄断的那一刻?还是他功成名就、为人瞩目的那一刻?

也许,只是在他用那股不服输唤醒了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那一刻。

刻在骨子里的感情,终将被唤醒。即便在几年、几十年后,回想起破茧的那一刻,眼中依然会闪烁着光芒,仿佛所有的付出都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可那是千千万万个草根民企的信仰与执着。

要知道,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链中哪怕是曾经给钱就能买到的材料,或是其他看似不起眼的环节,都可能在未来某一天成为我们的软肋,随时带来“卡脖子”的痛苦。

不可否认,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载人航天、大型飞机、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这些差距表现出来的是整机或最终产品的差距,但其背后反映出来的却是基础和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工艺等整个制造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强制造业基础建设和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越发重要和紧迫,让越来越多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还成为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需要很多个从前并不起眼的我们,抱着坚定的信念去践行、去完成。

倘如此,曾经的软肋,或许将化身为铠甲,护佑我们前行。

2021-11-23 素 心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1538.html 1 是软肋 也是铠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