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
第02版:02

10户人家户户都有大学生

青县前吕召庄有条“莘莘学子巷”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康园园

青县曹寺镇前吕召庄村南,有条南北朝向的小巷,长120米、宽6米,住在这里的10户人家,家家都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或高校在读,或携笔从戎,或走上工作岗位,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优秀的成绩赋予这条小巷特殊的意义。前不久,曹寺镇妇联为这条小巷授牌——“莘莘学子巷”,小巷瞬间出了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近日,记者走进前吕召庄村“莘莘学子巷”,倾听巷子里的故事。

由南向北进入,巷口是“美丽庭院示范一条街——莘莘学子巷”的标牌,下面简单介绍了巷子里学子情况:目前,有3人在高校就读,4人大学期间或毕业后参军入伍,2人从事教育事业,1人从事律师工作……

村妇联主席刘妹云迎面走来。她就住在这条巷子里,女儿吕竹青是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是公务员,儿子吕希哲在青县一中读书,成绩优异。她说:“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不懂啥教育,就是告诉孩子们,读书就得好好读,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

深入小巷,记者发现,每家每户门口都挂着一个别致的门牌,标注了户主的姓名,以及该户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的姓名和受教育程度及现状。南洪秀和马继民的女儿,毕业于吉林大学,现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他们的家门牌写着: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陈春秀、吕治海的儿子吕云龙从天津大学毕业后,今年参军入伍,他们的门牌是:投笔从戎,青春绽放……“这是教子光荣档案,村里给挂上的,为的是让村里孩子看看这些学子求学经历和事迹,激励更多孩子刻苦读书。”刘妹云介绍说。

让小巷村民尤为自豪的是,巷子里有4个参军入伍的大学生,他们是吕云龙、吕德健、吕梦雨、吕德梁,有的现在部队,有的考取军校,成了村民的骄傲。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从军入伍,矢志报国是无尚的光荣。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这是小巷村民达成的教育共识,他们以身作则教育影响着孩子们。吕梦雨的母亲生病住院,其父亲在医院照顾母亲,当时吕梦雨住校读书,妹妹无人照看,吕德梁的母亲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照顾。这些,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一个小巷,户户都培养出了栋梁之才,这不仅与家庭教育有关,也离不开和谐的村风。

前吕召庄村常住人口约460人,村里历来重视教育。据村党支部书记吕德峰介绍,村里每年都会做相关宣传,前些年还会把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张贴在村公务栏里,以此激励更多家庭和孩子。

崇文重教的底蕴滋生好村风,好村风促进好家风,好家风教导出优秀学子。“全国美德少年”吕希庆也在这里出生长大,至今他的事迹仍被村里不少家庭用来教育孩子。

随着“莘莘学子巷”的挂牌,吕德峰有了新的盘算:“我们计划设立一个奖学金,奖励每年考入大学的优秀学子,希望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2021-11-24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康园园 10户人家户户都有大学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1642.html 1 青县前吕召庄有条“莘莘学子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