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张金明
“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就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大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沧州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努力探索和有效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创新实践,形成了“十、五、二”工作机制,在全市人大系统推广应用,在人大执法检查、调研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自2019年起,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就把人大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自己创新探索的课题,在遵循《宪法》《监督法》的基础上,号召各室委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十步工作法”“五精准”“两套题库”的监督工作机制。并在具体工作中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2019年,在全市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中创新形成了“十步工作法”,通过实践检验,方法可行。市人大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十步工作法’归纳得很好,真正体现了监督科学、规范、程序的效果。这个方法在全市人大系统推广。”省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范照兵见到后也作出批示。 “十步工作法”的形成经过了一个实践到理论、再实践、再到理论的反复探索提炼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建组织、搞培训、实地看、对照查、听汇报、依法问、集群策、会议审、限时改、跟踪督”的“十步工作法”(见《沧州日报》2019年6月4日三版,《河北人大通讯》第43期)。
“十步工作法”形成后,沧州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向人大监督工作的深层次迈进,接续形成了“五精准”“两套题库”的工作方法,使人大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日臻完善。
在全省人大系统开展的“6+1”联动监督工作中,沧州市人大常委会为使监督工作底数清、问题准,监督效果好,提取补充了“两套题库”新方法。
“五精准”。首先,产生“精准队伍”。在全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专委会委员中,挑选从事或接近某部法律、条例的执法检查人员,组成精准的检查队伍,届内没有特殊情况,每部法律相关检查队伍不变动,使队伍稳定。在“6+1”联动监督工作中,按照省人大不同时期的工作步骤和要求,在原有的固定人员队伍中,再挑选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资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并聘请一名行业专家组成工作专班,由一名工委副主任任组长,组成专班队伍,队伍更精,效果更好。
第二,“精准法律”。对执法检查依据的法律,选取所需的法律条款,做到依法精准。在“6+1”联动监督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依据法律具体条款内容讲清楚。对人大代表的发言规范化,如“根据省‘6+1’联动监督工作的整体要求和市人大‘6+1’联动监督工作方案,我负责本次执法检查的某项工作,通过现场查看发现什么问题,依据什么法律第某条的规定,提出如下意见,并建议如何改正”。这样,充分体现和证实了人大“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真正做到依法监督。
第三,“精准培训”。根据执法检查的任务,依据搜集整理的法律条款及执法检查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培训”。在“6+1”联动监督工作中,城环工委负责违法违规占用土地和违规违建项目两个专题,针对两个专题,就违法违规占用土地和违规违建项目所涉及的法律具体条款,做针对性的培训,缩短培训时间,只讲依据的法律条款,只讲检查监督的专项任务,熟记法律,明确任务。通过精准培训,使两个专班队伍“靶向发力”,效果更好。
第四,“精准任务”。依据本次执法检查相关的“精准法律条款”及“精准培训”内容,对应“精准任务”,根据“精准任务”内容,依据法律规定,找出本次所需要检查的问题,做到提出问题精准,依据法律条款准确,做“点穴式”检查问题,防止“全面式”走过场。做到所带任务精准明确,依法有效监督。
第五,“精准程序”。按照“十步工作法”的工作步骤进行的同时,整个执法检查,按先函告通知、预调研、听汇报、现场看、模拟检查、写报告的程序进行。在现场查看环节,只需要分管领导或直接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现场介绍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两套题库”。一是“法律专题库”。即根据每部法律执法检查所需条款内容,集中收集整理,形成“法律专题库”,执法检查前进行专条款解读,使参与执法检查的人大代表、专委会委员、常委会委员都熟悉掌握该条款,执法检查时就依据法律专题库条款说话,真正做到依法监督。
二是“检查问题库”。根据每部法律执法检查的法律条款所针对的检查内容,形成“检查问题库”。执法检查时只提法律条款规定的检查内容和问题,问题准,直达痛点,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十、五、二”工作机制,是在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各室委共同努力探索实践验证中产生的,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人大监督全过程民主及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