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洋 通讯员吴树强)本周,由沧州捐赠的张之洞铜像,在我市相关工作人员的悉心护送下顺利抵京,正式安放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永乐大典》展馆。
张之洞是沧州近代名人的杰出代表,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工业、教育、文化等事业的拓荒者,也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倡导者,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的创建者。1909年9月9日(清代宣统元年),张之洞以学部的名义奏上《筹建京师图书馆折》,申明建立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获得批准,京师图书馆从此建立。1910年,清政府学部正式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省图书馆,成为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正式开端。在1909年的呈文中,张之洞提出调拨文津阁《四库全书》、翰林院《永乐大典》给京师图书馆。此后,这些珍贵典籍与敦煌遗书和《赵城金藏》一起被称为国图“四大专藏”,奠定了国家图书馆馆藏珍本文献的基础。
作为张之洞的家乡,我市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张之洞铜像的设计、制作、捐赠等工作,各部门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如期制作完成这尊富有历史意义的雕像。今年10月20日,我市在沧州市图书馆举办张之洞铜像捐赠仪式以及张之洞与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研讨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