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
第02版:02

“脱了军装,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丢”

——沧县“80后”退役老兵赵宁的故事

本报记者 周 洋

这几天,身为沧县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的赵宁很开心,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和当地一家家具加工企业谈成了一个“项目”。“这家企业将接纳10名今年刚退役的年轻军人。老板还保证,每人工资5000元起步。”赵宁高兴地说,兄弟们的就业大事终于有了结果。

从退伍到创业,到带动就业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今年38岁的赵宁这些年来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退役军人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

从小就有军人情怀,长大如愿参军

赵宁说,他的偶像是自己的爷爷和像爷爷一样的军人。

赵宁的爷爷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赵宁小的时候,爷爷经常搂着他,给他讲述当年自己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保家卫国的故事,以及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志愿军英雄的事迹。

“为了祖国和人民,我们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摸着爷爷在朝鲜战场上获得的二等荣誉勋章,那时候的赵宁就暗下决心,自己长大后也要穿上绿军装。

1999年,赵宁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参军入伍。更为惊喜的是,因为自己的身体条件优越,被挑选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特种部队服役,成为一名特种兵。

几年的军旅锤炼,让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毛头小伙儿,在人生定位及社会价值观方面产生了蝶变升华,他明白了军人的责任与使命,是一辈子始终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赵宁说,这几年的军旅生涯,是自己一生的财富。

退伍后回乡创业,帮助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退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外地历练,2007年回到了沧州,在一家企业工作。其间,他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作风,踏实严谨、勇敢坚毅,珍惜并认真对待每一个岗位。这段时间,赵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读过大量关于科技的书籍,还自学过医学。“军营中强健了自己的体魄,社会中也要用知识武装头脑。”他说。

赵宁知道,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才能为更多的人服务。2017年,他辞去原有工作,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两年的打拼,公司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圈内影响力很大。

事业取得了第一步成功,但赵宁没有满足,他心中对军人始终有种挥之不去的牵挂。他觉得自己要为退役军人做点什么,才能聊慰心中这份情愫。

2019年5月,在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赵宁联合几位战友,将河北一家服务退役军人和军属等群体的创业创新平台引入沧县退役军人创业园,并与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专业帮扶退役军人及军属,包括就业指导输送、创业引领扶持、企业推动加速、军迷产品供给以及社会需求服务等。

有一次,赵宁听说一名退役战友想去一家五金厂上班,但这家厂子要求必须有电工证。赵宁就利用自己的关系联系相关培训学校,为这名战友免费培训。最后,这名战友如愿到了厂里上班,顺利就业。

两年内,这个平台先后帮助30多名退役军人找到了合适工作。对于在家创业的退役军人,协助他们拓宽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平台得到了很多退役军人和军属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服务“战友”,带领大家做公益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为退役军人服务事业中,在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2020年4月底,赵宁的公司联合沧州一些重点企业,成立了沧县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他任会长。联合会的成立,把更多的社会力量充实到了爱国拥军的工作和社会实践中。40多个会员单位包括沧州一些知名的餐饮、医疗服务项目等,分别推出给现役及退役军人优惠的措施,目前已辐射1万余名退役军人。“比如你要去沧州一家有名的火锅鸡店吃饭,这家店是会员单位,只要亮出你的军人身份,会享受到8.1折的优惠。”赵宁说。

这些年来,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赵宁时刻谨记“我是一个兵”这五个字,虽然现在自己脱下军装,但还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疫情初期,他主动请缨到小区门口做志愿者,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消毒,默默坚守在防疫一线。他还加入了沧州市退役军人救援队,经常随队去学校、单位等场所进行义务消杀。

今年7月,赵宁还和战友共同发起成立了“爱国拥军联合会志愿者车队”,300多名退役军人在自家车上设立了醒目的标志,上面写着“如需要帮助,请招手拦车”的字样。有一次,赵宁从沧县老家回市区,路上,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看到了字样,表达了想跟车回市区的意愿,赵宁热心地带着老人,将其安全送到目的地。

几个月时间,车队还开展了集体献血、为家庭困难的战友捐款等公益活动。“退伍不褪色,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战友想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赵宁说。

2021-11-28 ——沧县“80后”退役老兵赵宁的故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2096.html 1 “脱了军装,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