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方充满红色记忆的英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革命先辈不畏牺牲、挺身而出。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强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一首耳熟能详的《绣红旗》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只有3天时间。甚至在西北郊歌乐山下,解放重庆的炮声已隐隐可闻。而在这时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惨案”。200多位革命志士恨饮枪弹,倒在了胜利的黎明之前。
“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链,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些诗句,是何等的豪迈和悲壮。面对死亡,他们大义凛然、毫不畏惧。他们选择为信仰而死,坚持的根本意义在于对理想和信仰的忠诚。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烈士们将信仰绣在红旗上。
歌乐山,一座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山;一座铭刻着悲壮记忆的山;一座与共和国历史紧密相连的山;一座人们汲取内在精神力量的山!
在大屠杀中侥幸逃脱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根据渣滓洞、白公馆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体现了共产党人在极其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形势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精神之歌。自此,红岩精神开始为世人铭记,江姐、小萝卜头等经典的革命形象也开始为人们熟知……
在山城重庆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行走,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魂陈列馆、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故事,都仿佛在诉说着新中国创建的艰辛和先烈们矢志不渝的追求,都蕴含着荡气回肠、摄人心魄的精神力量。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记载着山城的光荣与梦想,诉说着重庆自强不息的魂灵,彰显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伟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凝聚着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奋勇前行、守土有责,干好本职工作,为民族复兴大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新华区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