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沧投资的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南方用地成本高,甚至有钱也没处可买。
他说,为了节省买地的钱,南方建设的厂房都是二层甚至三层的,建设成本成倍提高。这是他选择到沧州来投资的原因之一。
有这种考虑的客商恐怕不在少数。
土地资源毕竟是稀缺的,不可能无限供应,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红利也正在逐渐消弱,考虑到生态等多种因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势在必行。
如今,我市一些开发区在“腾笼换鸟”上做足文章,在闲置或低效用地上安置新项目,不仅在空间上完成置换,更在质量上进行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黄骅把经济开发区及各工业园的闲置和低效用地厂房登记在册,做到心中有本账。外来项目或本地企业有租用需求时,根据产业定位介绍到适合的园区。
在盐山经济开发区,小块的低效用地发挥着大作用,为企业改造升级提供了空间。乡镇上的一些管道企业,环保未达标,在低效用地上进行改造,为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南方的一些省份,在“腾笼换鸟”上已摸索出不少经验。
广东对产业用地需求十分迫切。几年之前,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曾表示,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面对土地资源日趋饱和的境况,广东把目光投向存量用地——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
广东结合不同城市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三旧”改造工作,大大缓解了产业空间不足,拉动了社会固定投资,引进了新的业态,为城市带来了新的GDP增量,探索出一系列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腾笼换鸟”,既结合产业特点,又要进行动态管理。
同行不同利,市场经营本就存在风险,一些风险难以预料,导致企业本来稳健的经营遭遇滑铁卢,甚至还在建设阶段,就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因此,低效用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摸排之后,还需对项目建设持续关注,对低效用地进行动态管理。这样,如果出现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就能及时梳理出一些低效用地,置换出空间,并安排新的产业企业。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存量土地实现更多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