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3日
第03版:03

苍龙戏珠——青花龙戏珠纹食盒

在沧州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张贴着一张文物的照片,此文物目前并未在馆内展出,而是陈列于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览精品柜内。有的观众就会好奇,为什么没有展出,却还要展示它的照片呢?这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元青花龙戏珠纹食盒。

2002年2月,在南皮县城东约20公里的陈官屯村,村民取土时发现了一个瓷器窖藏。经考古人员清理,共出土元代瓷器43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件元青花龙戏珠纹食盒,经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

这件瓷制青花龙戏珠纹食盒,盒身扁圆,圈足。盒盖与盒身成子母口扣合,中间有一层什锦隔盘,共分为五格。隔盘中间为圆形,周围用四个“S”形扁泥片,分隔成等分的花瓣形隔。盒盖正面绘一条龙。龙小头、细颈、三爪,正追逐着火焰宝珠,气势雄伟。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神性的动物,火焰宝珠图案的出现,就是为了彰显它的这一特殊属性。

青花瓷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正如这件瓷器的龙戏珠纹饰一样。笔法以一笔点画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元青花的龙纹,形貌与历代均存有很大差异,这件食盒盒盖上的巨龙就很有代表性:龙首呈斜角侧视状,前额微凸,顶角如鹿,双眼圆鼓,犹戴眼镜,张口吐舌,獠牙外露,体表密布鳞片或网格纹,须发、鬃毛、肘毫作分散飘带状,它横身蜿蜒,追逐着火焰宝珠,是一条势头强劲的“行龙”。整件瓷器为细腻坚致的白胎,施青白釉。一眼看去,这件青花龙纹食盒青花发色浓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食盒”就是盛放食物的盒子,旧时民间曾广泛使用。不过,“食盒”这一概念比较宽泛,一般说来,它包含两个大类:一类是专门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提盒”或“抬盒”(沧州博物馆二楼民俗展厅展示有杠箱),另一类就是用于端拿食物的“捧盒”。这件青花龙戏珠纹食盒小巧精致,应当属于“捧盒”之列。

捧盒是过去大户人家里才有的用器,既可作为艺术品观赏,又可致用,加之材质多样,工艺技法变化多端,为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产物。目前,发现的元青花瓷器多器型硕大,纹饰层次分明,釉色呈鲜丽的靛青色。本件元青花龙戏珠纹食盒却卓尔不同,器型小巧,纹饰富有动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元青花瓷器精品。

王梦涵

2021-12-0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2630.html 1 苍龙戏珠——青花龙戏珠纹食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