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6日
第03版:03

沧州年龄最大棋手马景芳:

耳聪目明 棋力不减

本报记者 贾世峰

马景芳跟着棋谱学围棋

马景芳(左)和棋友对弈

提起马景芳老人,在任丘围棋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他是我市围棋界年龄最大的棋手,棋力很强。即使现在已经80岁高龄,依然具备业余4段的水平。去年年初,老人还加入了任丘市围棋代表队,参加了四县市围棋对抗赛,棋友们都很佩服他。

沧州围棋界的“老前辈”

第一代的围棋爱好者,绝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棋的。当时举办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方获得三连冠,聂卫平在擂台赛上取得了奇迹一般的11连胜,在国内影响巨大,许多人因此对围棋产生了兴趣。但马景芳是在上世纪60年代学会围棋的,比其他人早了整整20年,也因此成为沧州棋友公认的“老前辈”。

“那时,我们家住在天津,我还是10多岁的孩子。别的孩子玩围棋,我就跟着一起玩,慢慢就学会了。”马景芳说,当时下围棋的人非常少,根本没有围棋老师。为了提高棋力,他还特意买了很多中外专业围棋书籍。“清代大国手范西屏、施襄夏的棋谱《当湖十局》,都是竖排繁体字,读起来相当吃力,但我还是坚持往下读,想找到更多下棋的技巧。”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国手藤泽秀行、大竹英雄等人的棋谱和棋书,也是马景芳喜欢读的。通过不断阅读书籍,结合平日的练习,马景芳进步很快。

不辞辛苦

找对手下棋

后来,马景芳到任丘市工作,一到闲暇时光,就爱摆摆棋谱。他还订阅了《围棋天地》《围棋月刊》等杂志,没事儿就坐在沙发上研究棋艺。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办,“围棋热”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马景芳不只是看热闹,他能一盘一盘地学习擂台赛的棋谱,看得懂对局里的奥妙。

受擂台赛影响,任丘市下围棋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一次,马景芳听朋友说,当地有一位叫郭建军的小伙子围棋下得很好。知音难觅,马景芳立马来了兴致,虽然两人的住处有10多公里的路程,但他骑着自行车就找了过去。“小郭当时只有20多岁,但棋艺很高,我们可以说是棋逢对手。”马景芳说。

共同的爱好让年纪相差20多岁的两人成为终生好友,直到现在,他们有时间就会聚到一起切磋。

马景芳和郭建军也是任丘市围棋界的领路人。每次他俩下围棋,在无声的手谈中,落子坚定沉着,展示着围棋博弈中的快乐和自信。受两人的感染,任丘学棋下棋的爱好者越来越多,营造了重视围棋、爱好围棋的浓厚氛围。现在,任丘市已经是河北省围棋水平最高的县级市之一,任丘市棋手多次获得沧州市级比赛冠军,也曾在全省围棋比赛中夺冠。

因围棋练就超强记忆力

前几天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马景芳,目前正在家中静养。“估计过年时就能活动了,到时再找棋友们下棋。”马景芳说,躺在床上的时候,手很痒,总想下几把围棋。

老人的女儿介绍,因为爱下棋,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脑子非常好使,记忆力特别强。2020年初的比赛,现在老人还能记得起和谁下的,最初的棋局是什么样的。虽说现在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下棋,他就每天看天元围棋频道的围棋节目打发时间。

“年轻时有许多爱好,但现在大都放下了,只有围棋始终陪伴着我。”马景芳说,只要坐上对弈的凳子,自己就很专注、投入,似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下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还能锻炼意志,修养品格,振奋精神,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棋下百局,局局不同,可以说百下不厌。” 马景芳说,他要和围棋相伴到永远。

2021-12-06 本报记者 贾世峰 沧州年龄最大棋手马景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2758.html 1 耳聪目明 棋力不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