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日益临近,沧州各学校都掀起了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潮。在沧县特殊教育中心,体育教师于树军从2019年开始,就带领听障学生学习轮滑和旱地冰壶项目,并征战赛场夺得佳绩。今年6月,他又将培智生纳入轮滑队中,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冰雪运动的艰辛与快乐。
体能达标 一项也不能少
旱地冰壶运动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个人完善的技术和团队配合。会打很容易,打好却很难。要练好就必须增加孩子们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强膝盖、手臂和手腕的力量。为此,在体能训练课上,于树军严格要求,跑步30分钟、跳绳100次、蛙跳20米、前滚翻、折返跑,一项也不能少。
由于成绩始终无法达标,一名听障队员一遍遍练习。他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训练场上,时常一练就是半天。于树军多次让他休息,他却执意不肯。
凭着这种毅力和拼劲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这名队员不仅体能项目全部达标,而且担任了学校冰壶队初中分队的队长。去年11月,学校冰壶队代表沧县参加沧州市第二届冰壶比赛,和普通学校的队员们同场竞技,初中分队在他的带领下,六战五胜挺进决赛,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想学就教 一个也不放弃
“老师,我们也想学轮滑,行吗?”今年年初的一天下午,于树军正带着听障轮滑队员训练,5名培智班的学生走了过来,围在他身边恳切地问。于树军问孩子们:“你们怕不怕摔倒,怕不怕累?”孩子们大声说:“不怕,不怕,就让我们也跟着学吧。”
望着那一双双充满渴求与期盼的眼睛,于树军心里犯了难,但是拒绝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听障生轮滑队刚组建不久,孩子们由于听力受限,对动作要领和技巧理解起来很困难。每个动作于树军都要几遍、几十遍地讲解和示范。听障生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时再招收培智生,训练难度可想而知。
下课后,于树军找到了培智班体育老师杨振彪和负责感统训练的老师刘影,3人几经商议,决定把这5个孩子纳入轮滑队中,由刘影负责训练孩子们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于树军教授技巧和方法,杨振彪负责日常训练。3个人还与护导老师、手语老师一起成立了冰雪运动小分队,全力投入到培智生的轮滑训练中。
今年6月份,培智生轮滑分队正式成立。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训练开始第一个困难就让于树军始料未及。培智生平衡能力较差,穿上轮滑鞋,孩子们都无法独自站立起来,需要老师们逐个搀扶着从室外的土地开始行走,再过渡到室内场地上。有一个女孩儿,练习多日依然无法自主站立,腿上和胳膊上摔得多处淤青。为孩子的安全和健康着想,于树军和班主任商量,想让她退出轮滑队。但是女孩儿得知后,哭得非常伤心。于树军见状,和家长协商,为她买来了稳定性更好的双排轮滑鞋,并单独教她方法和技巧。
在于树军的悉心指导下,女孩儿经过勤奋练习,不仅实现了从自主站立到慢慢行走再到自如滑行的“梦想”,而且在河北省特教学校轮滑比赛中夺得了一枚金牌和一枚铜牌。
渐入佳境 迎来赛场绽放
对于听障轮滑队员来说,练习之路同样艰辛。一名队员肢体协调能力差,练习侧蹬时,侧蹬腿向后摆动时就会摔倒,多次跌伤造成他下肢肌肉多处淤青;在练习弯道技术时,他被甩出去很远。于树军带他观看其他队员的视频,讲解动作要领,并把动作分解开,循序渐进地分步训练。孩子逐渐掌握了动作要领,终于不再摔跤,滑行越来越规范。
7名听障生,5名培智生,在这个特殊的轮滑队里,时常有状况发生。有的孩子把脚磨破了,有的孩子尝试新动作摔倒了,还有的孩子因反复练习依然动作不到位耍脾气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叫过疼,也从没有想过放弃。
每天下午,总能看到于树军带着孩子们在训练场上反复滑行的身影。如今,队员们轮滑基本功扎实,也和教练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训练中,于树军不慎摔倒,孩子们马上围拢过来将他扶起。听障的孩子虽然不会说,但是他们关切的眼神和紧张的表情显示出了担心,培智生们则一个劲地问老师:“疼吗?”有的还细心地查看。那一刻,于树军眼含泪花,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9月,沧县特殊教育中心轮滑队代表沧州市参加了河北省特教学校轮滑比赛,一举夺得6金、5银、4铜。
虽然这些特殊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但是他们懂得坚持的意义。他们身上那种自强不息、不言放弃的劲头儿传递了快乐参与、勇敢尝试的体育精神。冰雪运动让这些孩子变得意志坚定、自信阳光。
在不久的将来,于树军还要在学校成立陆地冰球队,冰壶队也将吸收培智生。他将继续带孩子们逐梦赛场,为这些“折翼天使”的冰雪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