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张 军
“卢书记好,见到您可真高兴。自从您上次现场‘把脉开方’,现在我们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幸福感‘爆棚’。”12月4日,又一次到辖区蔡御社区地质队小区开展为民服务“五进”行动的卢建山,被小区居民认了出来。大家乐呵呵地迎上去,和卢建山打起招呼。
卢建山是新华区东环中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扎进群众堆里,听民心、知民意、解民忧。铁路南楼小区属于无物业管理小区,卢建山通过走访群众和实地查看,发现该小区由于雨水管道不通,污水管道淤积,导致雨季积水深,排水困难,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他第一时间联系协调解决,组织社区召集清洁人员及车辆,为辖区铁路南楼小区疏通管道,清除所有井内淤泥和杂物。随后又相继对辖区东风路周边等路段进行清淤疏堵、修复破损井盖,管道畅通了、环境美化了,周围群众无不拍手点赞。
“我们要做为民办事的实干派,不做纸上谈兵的‘花架子’,走出办公室,才能走近群众,才能真正把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儿上。”卢建山说。在他的带领下,办事处党员干部创新“马路办公”模式,深入社区开展“学经验、长本领、找问题、补短板”活动,聚焦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安全生产、“双代”等重点工作,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居民有就业需求,卢建山就组织辖区用工招聘,把就业服务送到家门口;老旧小区有“疑难杂症”,卢建山就分类施策,为居民安装休闲座椅,便民休憩、优化环境;“飞线充电”隐患多,卢建山就设法为小区增设充电装置,便民惠民、安全为民……在卢建山的记事本里,记录着辖区群众反映的每一桩事情和每一个问题,只要是对百姓有利,卢建山想尽办法也要办好。
今年全市“住改商”工作扎实推进,新开路社区大名府香油经销部所在的商铺属于“住改商”,经销部张经理在收到“住改商”整治通知后,主动配合自拆,可对于经营去向却犯了难。就在他四处找商铺的时候,卢建山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带来附近千童菜市场的优惠政策,张经理当即去菜市场考察对接,随后与市场负责人签订了意向书。
“针对‘住改商’人员经营疏导去向情况,我们与工农路菜市场、浩利菜市场、千童菜市场、国富市场、盐百商厦负责人对接,商讨市场优惠政策,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卢建山说,他们还专门印发菜市场优惠政策宣传单,逐家逐户宣传发放,并根据“住改商”商户的实际问题进行协调对接,帮助许多商户找到了合适的经营点。
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在新华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卢建山致力于将社区工作做精做细,创新“136智慧网格管理体系”,用党建工作的“红色力量”,打造服务基层群众的靓丽名片。卢建山说,他们推出“136民意快递”微信小程序,社区居民发现问题隐患可以随手拍、随时报,操作简单方便,网格员了解情况后,进行信息化线上运行与精准化线下服务相结合,准确分级分流管理。
军转干小区居民陈先生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陈先生通过“136民意快递”,反映了小区“飞线充电”问题。社区二级网格员杨玉凤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当即联系供电部门,经协调处理,为每家每户的储藏间都安装上独立电表,并严格规范布线布局,有效改善了小区院内线路混乱的状况,消除了安全隐患。
“我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打通了服务百姓的最后堵点,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东环样本’。”卢建山说。截至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辖区13个社区推广使用,累计办结处理事件2889件,办结率达到98%,并在新华区全面铺开。
说起未来的工作打算,卢建山还是秉承最初的那个信念: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