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第05版:05

“一馆一园一路一中心”融合铸造文化与田园风光

工艺铸造 乘上旅游“快车”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田志锋

陈 雷 摄

提到“铸造”二字,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车间内灰尘满天飞的场景?走进泊头市洼里王镇后八尺高村,不见灰尘,不闻机器轰鸣声,路边的灯杆、游园中的喷泉、造型各异的雕塑……随处可见的铸造元素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踏入工艺铸造展览馆,更是别有洞天。偌大的展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铸造器具。轻巧方便的野炊炉,下面烧炭,上面可烧烤、煎牛排,使用完毕一折叠,就能轻松装进汽车后备箱。虽然都叫小茶壶,圆肚的、扁肚的;高个的、矮个的,一个比一个精美。一位游客拿起一个小壶端详半天,对同伴说:“看,上面的牡丹和凤凰多逼真,这哪是一个茶壶,简直成了艺术品。”

村党支部书记段玉海介绍:“以前,村里生产的是暖气片、机床铸件等一些傻大笨粗的产品。现在不一样了,从一进村看到的,到展览馆中摆放的每件器具,都是俺们自己生产的。这些器具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额达三四千万元。如今,它们不仅挣到了外汇,还成为后八尺高的一张文化名片。村里正将铸造文化与乡村风光融合,打造休闲旅游,擦亮铸造名片。”

泊头铸造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1300多年。今年48岁的村委会主任谢拥军,干了20多年的铸造,回忆起过去铸造车间的情形,鼻子、嗓子依然隐隐作痛。炉膛内,火苗和着噼噼啪啪的节奏上下跳跃,高耸的冲天炉将热量蓄积抬高,又将粉尘天女散花般抛洒下来。每次进车间,他虽然“全副武装”,依然难抵粉尘的“入侵”。

近几年,国家“环保风暴”越来越猛,一些“散小乱污”企业不进行环保提升,只能被市场淘汰。在政府的引导下,不少企业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安装除尘设备,在绿色提升上下功夫。在整改的过程中,后八尺高村却独辟蹊径,将休闲观光旅游作为铸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一堆“废铜烂铁”有何观赏价值?别人觉得离奇,段玉海却早已深思熟虑。清凉江绕村而过,是一道天然的景观带;村里铸造历史悠久,有发展旅游的底蕴;后八尺高村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内地道纵横交错,是宝贵的红色资源。随着设计规划的不断完善,村庄的发展思路愈加清晰:挖掘工艺铸造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等潜能,打造环境优美、文化厚重的“工艺铸造小镇”。

目前,村中“一馆一园一路一中心”4个景点已建设完成。“一馆”,即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工艺铸造展馆,目前展有工艺茶壶、欧式园林装饰、铸铁炊具等工艺铸造产品3000余种;“一园”,是沿清凉江河畔打造的江畔游园;“一路”,指安装了100盏工艺铸造灯杆的环村“工艺百灯路”;“一中心”,是8000平方米工艺铸造体验中心,游客可现场体验手工制作工艺。

走在清凉江畔,段玉海介绍着村里的新规划:“这会儿,景色萧条。等到来年春天,河畔300多亩桃花盛开,这里就是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我们还要沿河打造码头、野炊露营,到时候再来后八尺高村,欣赏精美的铸造器具,体验铸造工艺,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这儿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2021-12-13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田志锋 “一馆一园一路一中心”融合铸造文化与田园风光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3546.html 1 工艺铸造 乘上旅游“快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