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给儿子报了搏击兴趣班,6个同龄小朋友一起上课。没想到他的到来,引发了一场“战争”。
这是我家孩子第一次上搏击课,其他小朋友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基础。由于我儿子是插班生,自然会享受一些“特殊照顾”。在双人对抗赛时,老师为他选择了一名攻击性较弱的小朋友,以保证我儿子第一次上场的安全。
之前,这位小朋友经常和一位名叫硕硕的小朋友打擂台赛。虽说大家是同龄儿童,但是硕硕个子相对较矮,所以,老师为他选择的对手一直都不强。而这次老师为硕硕安排了另一个男孩儿。这个男孩儿基础也很一般,但是身高有一定优势。赛场上,硕硕挨了好几拳,护具也被对手打歪了。就在这时候,训练场外硕硕的奶奶觉得孙子受了气,直接去找教练谈话。“我孙子那么矮,你给他安排一个个头儿高的,不光剩下挨打了吗?这太不公平了!以后我们不和比自己高的打比赛!”
“大姨,我们只是正常训练,两个孩子水平并不悬殊,挨几拳是正常的,更何况赛时才一分钟。”教练无奈地解释。家长们也帮教练解围:“大姨,照您那么说,您孙子的对手都得不如他,那人家挨打受不受气呢?”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总爱把事情夸大,遇到事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了气,不分青红皂白,只教孩子“打回去”。这样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误导,很难让孩子学会坚强和独立。对于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小磕绊,家长们不该太焦虑,而是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孩子学会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