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近年来,全市妇女事业芳菲满径、璀璨夺目。357万勤劳、朴实的狮城女性,逐梦新时代,在这片历史悠久、生机盎然的热土上,挥洒巾帼风采,书写铿锵豪迈,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撑起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以转观念、转作风为突破口,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工作要求上来,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围绕市委“一四五九”工作思路,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巾帼创业创新、破难争星、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家庭文明建设、妇女儿童关爱等工作领域,绘就了一幅幅英姿飒爽的瑰丽画卷。
为切实推动我市“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走深走实,市妇联着力加强全市妇联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实现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让巾帼之花在狮城大地竞相绽放,散发别样芬芳。
一直以来,市妇联切实承担好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职责,立足思想引领,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妇联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巾帼心向党·喜迎十九大”等为主题,依托“妇女之家”和各级妇联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线上线下广泛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等妇女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增强思想引领工作的传播力、吸引力。市、县、乡、村四级妇联层层联动,开展大宣讲活动1157场次,参与群众达9万余人。
同时,市妇联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贴近基层、面向群众、宣传广泛的优势,组建了由乡村妇代会主任、妇联主席、专兼职副主席以及村妇联各界执委委员、巾帼志愿者、女大学生村官组成的“主播队伍”,将“大喇叭”打造成美丽庭院“大讲堂”,目前全市已有500多个村常态化开展“大喇叭”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培树巾帼典型示范引领,全市已有国家级、省级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167个,创评命名市级以上“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女性模范404名,优秀女性典型引领作用和社会辐射影响不断加强。在抗击疫情期间,市妇联广泛宣传女医务工作者、女社区工作者、女公安干警、妇联干部等各行各业女性风采,推荐36个集体、个人和家庭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其中国家级典型4个。
另外,市妇联充分发挥妇联执委、各行各业妇女优秀典型、爱心女企业家的示范带动作用,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卫生保健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妇女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截至目前,全市有2.2万名巾帼志愿者和450支巾帼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基层,在邻里守望、家庭关爱等诸多领域开展活动1800余次。
巾帼创业创新行动 —— 促进女性就业创业
市妇联始终把促进女性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改善妇女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家政服务业、手工加工业、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力,激发巾帼创业创新活力,培树和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巾帼典型,创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巾帼家政示范基地、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巾帼乡村旅游点等各类“妇字号”基地500余个,受益妇女达25万余人,共同谱写巾帼创业创新的绚丽篇章。
家政引领 激发“她活力”
“在我就业无望的时候,是市妇联的免费培训给了我希望,为我铺就了创业路。”提起市妇联对自己的帮助,如今已是金牌月嫂的小王依然感慨不已。
近年来,市妇联以培训为抓手,以“巾帼家政进乡村”活动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巾帼家政服务技能大赛等多种载体,不断推进巾帼家政工作提质扩容。2019年,巾帼家政工作率先超额高质量完成省妇联巾帼家政“双百”工作目标,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市妇联在全市开启了线上宣讲、线上培训、线上签单的家政工作“云模式”,全市累计发布线上培训1022期,培训人数近10万余人次。开设线上巾帼家政公益大讲堂,为广大妇女提供涵盖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保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政技能微课,实现联系妇女全覆盖,服务妇女“零距离”。2021年,巾帼家政工作作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办好10件民生实事之一,以“培训+竞赛+公益活动+京津冀供需对接”家政工作新模式为引领,在典型宣传、技能培训、问需调研等方面发力,大幅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家政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全国巾帼家政示范基地1个,省巾帼家政示范基地3个,省巾帼家政实训基地3个,市、县两级巾帼家政基地41个,培树“狮城福嫂”143人;累计开展“狮城福嫂”大宣讲400余场,举办各类家政培训班600余期,培训妇女5万余人,带动1.5万余人在家政领域就业。
典型带动 汇聚“她力量”
市妇联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职能优势,在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切实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和妇联组织独特作用,积极培育“妇字号”经营主体,创建巾帼示范基地,发挥基地在技术指导、管理培训、销售等方面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更多妇女在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增收致富。先后创建5个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60个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7个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围绕我市打造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开展巾帼乡村旅游基地网络展示展播活动,创建省巾帼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省巾帼乡村旅游点46个;培树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巾帼致富带头人,引导她们成立专业合作组织59个,近万名妇女加入合作组织。依托基地举办形式多样农业技能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妇女3万余人次。
手工促动 展现“她作为”
构建市有协会中心指导推动、县有服务站特色引导、村有企业站点对接的“协会+中心+服务站+村级加工站(点)”的妇女手工加工组织网络,帮助农村留守妇女、贫困妇女不出村能接单,不出门能就业,带动更多妇女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为进一步规范、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先后成立市妇女手工加工业协会和市手工业发展服务中心,发展河北东篱采菊纺织品有限公司等37家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为会员单位,提供手工加工、就业创业多元化的服务。依托亚创手工坊、沧州市东篱采菊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建立村级加工点150余个,带动周边120余村,近10万余名妇女从事手工加工业。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立沧州市巧手坊,集中宣传展示我市的优秀手工艺品,推广传统手工文化,展现狮城从业妇女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依托各级巧手基地开展手工编织、手工鱼竿等各类手工技能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00余期,累计培训2万余人,引领带动妇女把“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
电商推动 彰显“她智慧”
为了适应新业态发展,激励和引导妇女在电商产业发展领域实现创业创新。挖掘培育“优秀巾帼带货主播”等妇女电商品牌,在沧州女性公众号开辟专栏,以视频形式对巾帼带货主播线上销售经验、技巧及靓丽风采进行宣传展示;组织电子商务培训和指导,引导广大妇女树立“互联网+特色产业”意识,线上展示、推广、销售特色产品,实现传统产业、特色产品与电子商务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拓宽妇女就业渠道。
破难争星行动 ——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
市妇联不断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延伸妇联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到妇女集中的各个领域,“联”出新力量、“改”出新成效,激发基层组织中的巾帼活力,打通联系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破难争星行动”。
坚持党建带“妇建”,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主动融入党政工作大局,主动向党委请示报告妇联工作重大事项,定期向党委常委会汇报妇联工作,在全市乡镇(街道)妇联、农村(社区)妇联、“四新”组织中组织开展“五亮双评”(亮妇联标识、亮组织架构、亮执委身份、亮工作职责、亮活动内容、评妇联组织和执委)活动,充分发挥妇联执委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以“妇建”服务党建。坚持以“政治建设好、组织功能好、制度执行好、任务完成好、作用发挥好”为标准,不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党支部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努力打造具有凝骤力、战斗力、号召力的党支部。
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举办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1500余场。在沧州女性公众号开设“庆建党100周年 展优秀女性风采”等专栏,先后刊登稿件60余篇,引领妇女群众不断增强对党的感情。
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的工作思路,市妇联全面带动广场舞队伍组建妇联组织。2020年9月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广场舞妇联全覆盖,各级媒体争相报道,其经验在全国、全省妇联系统会议上多次被推广。广场舞妇联建立以来,把广场舞活动与文明城市创建、最美家庭创建、脱贫攻坚等多项工作紧密结合,自编自演文艺演出万余场,在5400余个广场舞妇联姐妹微信群和“妇女微家”群进行了宣传,获得30余万妇女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本着妇女群众在哪里活动就在哪里建立妇联的原则,市妇联在村民小组、社区网格等妇女群众生活最小单元建立了“妇女微家”。目前已建立1908个“妇女微家”,涵盖了书香微家、手工微家、教子微家、戏曲微家、机关事业单位微家等几十个类别,成功搭建了一大批为妇女儿童提供最细微、最贴心、最活跃的服务平台,有效激活了基层妇联的“神经末梢”。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四新”领域建妇联,指导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改建妇联174个,其余全部挂牌机关事业单位“妇女微家”。在全省成立首家政法系统妇联、首个消防救援队伍妇联,“四新”组织组建妇联219个。同时,市妇联健全完善沧州女性网、官方微博、微信等网上阵地,形成了“官网+微信微博+工作网群”的网上妇联工作新模式,市、县、乡、村四级妇联实现了网上工作对接,选取了综合素质高、参与意愿强、能够引导社会舆论的优秀妇女干部担任网宣员、网评员,不断集聚网上正能量,强化舆论引导力。
革新工作观念,不断焕发工作活力。全市吸纳女法官协会、女医师协会等团体会员60个,并积极为各团体会员搭建平台,组织各团体会员承办创城、维权关爱、家教培训等主题活动150余次,相关活动被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选优配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主席和副主席1.5万名,执委4.4万名,覆盖农业、企业、教育、致富女能人等各个领域的精英骨干。在全市持续开展“四带头四表率”活动,市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先后到各县(市、区)下乡进村走访调研,运用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倾听基层妇女呼声,解决妇女群众困难。开展“五亮双评”行动。命名了28名沧州市五星级、四星级优秀基层妇联执委和28个五星级、四星级优秀基层妇联组织,在“亮”与“评”中增强妇联执委的履职意识,展示妇联执委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指导她们立足基层妇联网格,坚守“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参与妇女议事会,带领妇女群众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美丽庭院示范创建行动 —— 助推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既是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延续家庭文明历史、传承乡土记忆、提升美丽乡村品质的文化载体。
市妇联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各级妇联组织“一把手”直接领导、靠前指挥,成立美丽庭院创建专班,集中力量抓创建。实现三个“纳入”,即纳入全市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纳入年度财政经费预算,纳入党政班子考核体系,同谋划部署、同推进督导、同考核验收。
强化宣传引领,不断浓厚创建氛围。充分利用美丽庭院示范创建网上“云平台”,展示全市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动态30余期和基层创建“一招鲜”落地模式,积极参与“跟着抖音赏庭院”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展示,实现创建工作共建共享共促。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大喇叭”大讲堂、“晒晒我的美丽庭院”实践分享课堂等活动,开展宣讲培训活动1157场,宣传妇女群众9.03万余人次。
强化工作举措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挖掘打造出沧县武术小院、任丘红色革命小院、泊头书香小院以及黄骅、青县乡村游等一批传承乡土记忆特色的美丽庭院精品。在吴桥成功举办沧州市美丽庭院示范创建观摩推进会。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美丽庭院98万余户,创建精品庭院20.9万余户,连续3年提前超额完成创建任务。其中,582个庭院入选省市“十佳百优”美丽庭院,成为美丽沧州新名片。
家庭文明建设行动 —— 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
“最美廉洁家庭”“最美警嫂”“最美女警”“最美女教师”“最美家庭”……每一年,如约而至的颁奖晚会,总会让人们为这些巾帼正能量深受鼓舞。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各级妇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妇女之家为依托,在城乡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让“最美”在寻找和传递中闪亮。
经过一次次的走访,了解考评打分,市妇联对涌现出来的2600余名“好儿媳”“好婆婆”“好家长”“孝心少年”“榜样母亲”等“最美家庭”系列先进典型进行命名表彰,并将她们的故事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向受众传送,她们的故事进机关、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被宣讲。这些典型的榜样力量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还在于精神。近年来,市妇联不断做强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动员全市450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各级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代表,开展助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妇女群众4万余人,巾帼志愿服务已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夯实基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将立德树人贯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过程,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进千家万户。在“线下”,市妇联举办大型专业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5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区行公益活动48场、亲子朗读大赛3届、少儿国学中医启蒙夏令营6期,印发《儿童之家工作指南》6400本,利用沧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面向全市群众常态化开展家庭家教家风主题宣传实践公益活动,参与群众188万余人次。在“线上”,市妇联家庭教育公益讲堂“一课、一书、一讲堂”通过原创视频课程、专家案例分析电子书和专家咨询热线为全市群众提供线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市建有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2391个,吸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成员537人,培训家庭教育工作骨干6万余人次,举办家庭家教家风巡讲活动4700余场次,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阵地、有队伍、有载体。同时,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在5个县区开展中小学性教育试点工作,培训中小学教师、家长和妇联干部1400余人,2900余名中小学生直接参与互动式听课。勇于探索创新,在全省妇联系统率先举办面向未成年人家长的性教育公益培训5场,将全面性教育理念引入家庭教育,1200余家庭直接受益。2020年,市妇联被评为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工作经验在《中国妇女报》《河北日报》《沧州日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报道。
妇女儿童关爱行动 —— 服务民生办实事
都说妇联是广大妇女的“娘家”,近年来,我市妇联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主线,不断强化妇女维权维稳意识,帮助弱势妇女儿童撑起了一片天。
一直以来,“木兰有约”法治宣讲进基层、进高校、进校园、进企业是市妇联开展的长期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了80余场。她们创新宣讲形式,开办“木兰有约”法律宣讲云课堂,联合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河北建平律师事务所开展网上宣讲,围绕妨害公务、寻衅滋事、暴力伤医、医疗物资制假售假等法律问题录制微视频,在“沧州女性”“沧州检察”等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发布,陆续推出优秀普法作品13期。各级妇联组织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围绕“三八”妇女维权周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并为我市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和健康义诊。
结合疫情防控形式,市妇联联合市思源心理咨询中心开通沧州市妇女儿童心理援助公益热线,由10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心理援助热线危机干预小组,24小时轮班值守热线电话,为245人次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支持服务;依托市思源心理咨询中心,挂牌成立沧州市妇女儿童心理援助中心,制定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通过心理服务热线、“家庭关系调适”线上心理微课和“好父母加油站公益沙龙”三个举措,为广大市民提供公益咨询指导服务,接听电话240余次,接待60个家庭、140余人次来访;联合红心“爱之爱”怡心坊举办公益培训沙龙活动42期,帮助准新婚夫妻构建幸福和谐家庭。
帮助基层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是我市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目标。为此,市妇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贫困、留守、残疾儿童和贫困妇女、革命母亲等,开展捐资助学、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宣传培训等活动200余次,受益妇女20000余人。
同时,四级妇联组织通过大量寻访革命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先烈后人、老党员、村干部和采访本人等方式,初步普查出革命母亲近1000名,经过筛选核实最后为124位“革命母亲”建立了详实的档案。四级妇联联合老促会、女摄影家协会、沧州日报等单位,走访慰问革命母亲。四级妇联干部满怀对“革命母亲”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恋,走村入户,将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送到每一位“革命母亲”的心坎上。一届又一届妇联干部做到了无论人员是否变换,但关爱“革命母亲”工作从未松懈。
回首望,无愧芳华。一年年奋斗,市妇联开创了我市妇女工作新局面;一串串数字,标注了我市妇女工作的新高度;一项项荣誉,绽放了我市妇女新光彩。
新时代、新作为、新征程、新篇章。伴随着沧州市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铿锵鼓点,狮城大地上的妇女事业也必将谱写出又一个崭新的诗篇。市妇联将团结引领全市妇女听从党的召唤,激扬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彰显巾帼之美、唱响巾帼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