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
第07版:07

让“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运河区民生实事工作综述

在文庙开展的非遗宣传体验活动

运河区老年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解放路小学课后服务陶艺社团

实验小学课后服务笛子社团

中医宣传义诊进社区

翰墨飘香书画展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潘秋宇 高 帆

打造“健康运河” 提升社会福祉

近年来,运河区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运河”战略。重点围绕健康水平、资源配置、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发展保障五大发展目标,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卫健先行、全民参与”工作格局——2009年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区,并两次通过复审;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20年成功创建河北省健康促进示范区;2021年通过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一刻钟网格优服务。“社区卫生中心给我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签约了家庭医生,还提供免费健康检查、随访和指导,在家门口就把病看了。”说起社区医院,一位居住在运河区的糖尿病患者,脸上满是笑意。近年来,运河区不断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计426家,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适宜、全面覆盖的社区卫生两级服务网络,实现了“一刻钟的社区健康服务圈”。辖区内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分别与3家市级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完成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

慢性病防控提水平。运河区自2014年创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来,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支撑、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健康环境日趋优化,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建成健康主题公园4处、健康步道4条、健康一条街3条、健康小屋59处,精心打造“15分钟健康圈”;创建健康社区68个、健康学校12个、健康单位10个、健康餐厅(酒店)11个、健康食堂12个,辐射带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全面启动;辖区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烟警语标志设置率和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机构、无烟学校覆盖率均达100%,辖区内3所市级医院全部设立戒烟门诊,11个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和简短戒烟服务。全区医疗机构全面实行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了以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定期进行随访干预等服务。每年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全区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截至目前,累计有4.23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1.55万名高血压患者、7134名糖尿病患者、826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享受到了免费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特色中医药服务显成效。近年来,运河区以国医堂建设为抓手,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运河区所有镇、办事处实现国医堂全覆盖,建起8个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国医堂,中药房中药饮片达300种以上,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立了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布局合理、功能适宜、全面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同时,运河区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线上培训,组织120家基层医疗机构参加,220名学员、60余名村医取得适宜技术培训合格证书;51人参加“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开展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培养4名骨干人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提供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落实“双减”政策 新学期迎来新气象

在大雪节气这一天,程门立雪、寒号鸟、雪孩子……这些与雪相关的故事,被重庆路小学的学生们用面塑表现了出来。这是重庆路小学开展的众多非遗活动中的一个,也是运河区落实“双减”政策、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缩影。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运河区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各校逐年级、逐学科制定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和学生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各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优化学校课后服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文体、艺术、阅读等兴趣小组及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重庆路小学推出“二十四节气”主题实践活动,利用课后延时时间,开展特色非遗课程。学生们以掐丝珐琅、剪纸、茶艺、中医理疗等不同形式,探究传统习俗,设计制作创意文化作品。迎宾路第二小学开展首届校园英语节,通过英语歌曲、英语书写、英语绘本、英语听力提升学生兴趣。临海路小学结合“双减”政策及学生成长需求,进一步充实学校“四群三类”课程体系中的“艺工课程群”,利用课后延时课堂开展“桌舞飞扬”活动。光明小学开设创意绘画、手工课程、声乐、舞蹈、七耳兔琴、围棋、金话筒等社团课程,为孩子提供成长平台。回民小学将“双减”政策与第九届校园民族文化节相结合,开展走进灿烂民族文化专题活动。多彩民族服饰秀场、阳光剪纸坊、石榴美食坊、小小民族建筑师体验场、手绘脸谱坊、斑斓扎染坊、三道茶社、石榴染布坊、石榴红了体验场共9个活动场所,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

此外,运河区还加大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整治力度,建立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名单动态实时更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运河区教体局、运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运河分局、运河区城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沧州市运河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开展联合执法。对运河区部分问题机构进行联合检查,截至目前,共取缔8家、关停5家、停业整改7家、限期整改6家。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许多学生家长感受到了变化,一位家长说:“孩子兴趣爱好广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律意识和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强了。”

丰富养老模式 托起幸福“夕阳红”

在运河区,当老人需要保洁、送餐、就医等服务时,只需按下“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智能信息平台就会送服务上门,通过政府发放的养老服务卡即可结算费用……“儿女长年在外,现在好了,有事儿就按‘一键通’,不到半小时,服务人员就到了,周到又热情!”家住运河区中心家园的张淑香老人说。

近年来,运河区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星级养老机构评定,一系列养老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2015年,运河区推出《运河区居家养老服务暂行办法》,建起运河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辖区8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60岁以上特困、孤残、重病、“五保”等特殊群体老年人,每人每年拨付1200元到24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并无偿提供送餐、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同时,运河区在全省率先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营养餐配送、居家照护、家政保洁、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8大类50项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入网用户9540人,服务派单46万人次,用户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此经验被河北省民政厅在全省养老工作会议上推广。

与此同时,运河区还形成了社区养老全覆盖。全区73个社区均完成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现有床位235张,部分基础设施较好的社区,按标准设置了休息室、就餐室、棋牌室、健身室、医疗保健室、调解室、传媒室和老年课堂。荣盛、福安、孔雀城、银鹤和解放西路5个社区相继建设改造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社区新改扩建了养老服务站,社区养老质量提档升级。

运河区还与沧州市康养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福安社区建设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服务4个小区6800余户2万余名居民,为47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居民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8大类50余项服务,集活动中心、康养中心、日托中心、老年大学、助老餐厅、助浴理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全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适老化改造。目前,中心即将挂牌,运营后将成为我市最先进、全省一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积极扶持养老机构发展、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如今,运河区已注册养老机构3家,合计床位886张。其中,万福老年公寓被评定为河北省一星级养老服务机构,银鹤老年公寓评定为河北省二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绿元尚邦养老院评定为河北省三星级养老服务机构。

推进文化惠民 点亮居民多彩生活

2个月前,在杭州市临平区文化馆,一场由我市运河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刘世涛举办的传拓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的关注,也为大运河沿线城市馆际间深度交流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今年以来,运河区公共文化活动再上新台阶。每月发布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预告,开展书画、摄影、篆刻等各类线上展览活动40期,传统戏曲文化线上惠民演出12场,完成“七进”惠民演出47场。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题,举办了摄影展、书法展、儿童画展、非遗展等系列活动,发放文化惠民券1500张;国庆节前夕,作为沧州市唯一代表队,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参加河北省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永远跟党走”群众广场舞优秀作品展演;“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中的“粽香端午”“文庙里过中秋”,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北省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运河区图书馆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沧州历史、艺术品鉴、亲子教育为主要内容,举办“运图讲堂”线上讲座33场、线下讲座12场;在世界图书日,引导辖区各社区开展了50余场“阅读传经典 书香飘万家”党史学习读书活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了“童心筑梦 禾下乘凉”原创绘本阅读活动,并在线上举行优秀作品联展;举行“致敬经典 献礼百年”朗诵诗会、“情暖中秋 欢度国庆”朗诵作品征集活动和线上联展等活动。

随着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深入,运河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区级非遗传承人设计的作品“南湖红船”,受邀参加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非遗主题展,并入选第三届河北省文创大赛。

此外,运河区还充分利用非遗项目搭平台、促就业,在阳光残疾人服务中心开设非遗项目手工制香技艺培训班,学员们按月结算加工费,不仅学了手艺,还实现了居家就业。

2021-12-16 —运河区民生实事工作综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3896.html 1 让“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