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 子
马本斋复活了,他在纸上策马狂奔,奔驰在美丽的子牙河畔,奔驰在冀中平原辽阔的大地,奔驰在救亡图存的大道上,英武神勇且刚烈异常。
读罢蔡楠长篇小说《回民英杰马本斋》,战火缤纷,历史烟尘滚滚,心情很沉重,一个英武的形象总是萦绕左右。“那是回民支队,抗日民族英雄!”父亲张口说道。母亲也说:“河北山东一带,谁不知道回民支队啊!”父母都是山东人,不到二十岁就闯关东。在他们出生的时候,马本斋已经去世,可见马本斋和他的回民支队在百姓心中影响之大、之深、之广。
就是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在去世之前,乃至去世之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直被传颂、被提及、被撰写、被弘扬、被深深地怀念。他是中国近代史,乃至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对他的重新书写、重新还原、重新赋予新的意义,是何其之难。蔡楠做到了,他仅仅用了14万字,化繁为简、举重若轻,重塑了一位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马本斋。蔡楠的笔下,马本斋走下高高的神坛,走在高辛庄的田间地头,走在清澈如夕的子牙河畔,走在积贫积弱的老百姓中间,走在跟着共产党一起抵抗日寇的康庄大道上。也许不是那么光鲜,但真实最有力量。
万物生长,皆有根,人也不例外。马本斋不是生就的英雄,英雄的长成也需要土壤、需要培育、需要契机。“子牙河十里长堤上,垂柳依依,风吹过来,枝条摆动,像走在河畔的农家少女扭动着柔软的身子,给子牙河增添了美丽的风景。”“看,远方,有几只大雁飞过来了。大雁大雁一般齐,后头落下你小姨,打头的换换啵——”站在房顶看大雁的少年便是马本斋,他出生在子牙河畔,有一个清贫但温暖的家,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母亲略通文墨,从小就教育他们背要直、心要正,为穷苦老百姓争口气,母亲的教育对马本斋影响深远。由于家庭贫困,他只念了三年私塾,当哈二先生让学生默写《增广贤文》时,马本斋带领小伙伴一起把“贫穷自在,富贵多忧”改成“富贵自在,贫穷多忧”并受到老师的苛责。马本斋当着母亲解释说:“圣书没有错,但是现在,我们村的穷人,吃不饱,穿不暖,一点也不‘自在’,所以贫穷是多忧的。”可见马本斋小小年纪,就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没有后来的军阀混战、日寇侵略,马本斋也许会和其他人一样,过平常老百姓的日子。可偏偏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国处在最暗无天日的时期。
为了生存,也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马本斋进行了长达20年的奔波寻找。起初他经朋友介绍进入了东北军张宗昌的部队,进入刘珍年的军营,因表现好,从棚长提升为排长,还被推荐到东北讲武堂深造。到“直奉战争”爆发,刘珍年脱离张宗昌,转而支持国民革命军,马本斋献计献策,帮助刘珍年拿下胶东。脚跟站稳后,马本斋奉命剿灭匪头柳林霸,在剿匪时救下孙淑芳父女俩。可是,蒋介石打着剿匪剿共之名,插手21师,并命令刘珍年去江西剿共。这时的马本斋看透了蒋介石的阴谋,规劝刘珍年不成,只好解甲归乡。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局,马本斋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他本想通过当兵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可是现在的军队已不是以前的军队了,自己多年追求的理想,已经破灭了。面对大海,他吟咏出那首著名的诗篇: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沧浪付东流。
解甲归田的马本斋,娶妻生子本想过安生日子,可是日本人来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哪有活路可走?就连他的家乡东辛庄,也屡遭日军铁蹄的践踏。马母虽不认识几个字,却支持自己两个儿子参军,让他们去杀日本鬼子,把侵略者赶出中国,为了民族的大义流血牺牲。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母亲,在后来,为逼马本斋投诚日本,山本敬文将她抓到河间署衙,马母绝食七天,英勇殉国。她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儿子马本斋,和帝国主义侵略者没有道理可讲,就是要与他们战斗到底,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不能屈服,要坚守中国人的气节。
马本斋积极寻求救国图存的道路。白七也好,六路军也好,不是真心抗日,而是借抗战之名,横征暴敛,搜刮百姓。几经周旋,马本斋看透了他们,即便条件优厚,坚决不与他们为伍。马本斋和村里的热血青年一起,拉起一支抗日的队伍——回民义勇队。没有枪炮自己造,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士兵自己训。最后,马本斋就是靠着这支抗日队伍,找到共产党,加入共产党,跟随共产党,真正汇入到民族解放的洪流中,真正找到了救国救民的大道,真正进入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一个后起的天才军事家诞生了。
回民支队英勇善战,机智顽强,在马本斋的带领下,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在冀中地区,鲁西北、冀鲁豫边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斗争,打了大大小小600多场战役,威震四海,声名远播。他们像一把尖刀,插进日伪军的心脏,让他们进退不能、上蹿下跳、苟延残喘。就在这把尖刀越来越锋利、即将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时,马本斋却病逝了。他的死让冀鲁豫边区的军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的死也更激发了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巨大决心和勇气。斯人长逝,精神永存。马本斋和他的回民支队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冀中平原,乃至冀鲁豫边区高高飘扬,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点燃了希望的火种,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马本斋是不朽的,他不光活在纸页里,更活在人们心中!